10月20日,2019雪窦山弥勒文化高峰论坛在雪窦山举行。这次论坛以“五大菩萨信仰与佛教中国化方向”为主题,在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所长李利安教授的主持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魏道儒,中国人民大学净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温金玉,北京大学佛教研究中心主任王颂,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尹富,西北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王雪梅等五位佛学研究专家分别对应五大菩萨,追溯历史,探讨思想,展望未来,纵论五大菩萨信仰的历史渊源、文化辐射和当代价值,再现佛教中国化视野下五大菩萨信仰的体系建构与精神魅力,彰显佛教文化的时代价值与发展方向。近600位社会各界人士在现场聆听,上万人通过网络直播在线观看了对话。
(主持人:西北大学李利安教授)
(与谈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魏道儒教授)
(与谈人:中国人民大学温金玉教授)
(与谈人:北京大学王颂教授)
(与谈人:四川大学尹富研究员)
(与谈人:西北大学王雪梅教授)
对话中,五位学者梳理了五大菩萨信仰各自的起源与发展,并从多元文化交流互鉴的角度对各菩萨信仰进行拓展性文化解读,如各菩萨信仰与中国儒道的关系,与中国传统山岳信仰的关系及每位菩萨所对应的名山文化的形成,五大菩萨各自的文学与艺术呈现,在文化拓展性解读之后,对各大菩萨信仰所展开的大众化、生活化进程及其对社会阶层及生活各领域的深远影响等相关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各位专家结合各自的研究领域,重点解读了五大菩萨、五大名山文化及其对现代生活的影响,如观音慈悲救度的现代诠释与生活运用;地藏的勇猛精进与自我牺牲精神;普贤的崇高理想、实践品德与反省精神;文殊的般若智慧及其在培养独立思想与健全心智方面的启示;弥勒的博大胸怀、喜乐精神、亲和性格。
(论坛现场)
专家们认为,作为一种世界宗教,佛教在各地的本土化是世界各大宗教中最彻底的,尤其是在中国,佛教与儒道文化融合发展,从各个方面推进并实现了中国化转型,形成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这种文化既为世界佛教基本格局提供了支撑,也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理解中国佛教历史轨迹与思想特性的一个重要角度就是佛教的中国化。在目前党中央强调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背景下,探讨佛教中国化的历史以及今天继续坚持佛教的中国化方向,应该是佛教界和佛教学术界的共同任务。菩萨信仰是佛教中国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如果说四大菩萨信仰体现了佛教中国化的历史成就,那么从四大菩萨到五大菩萨则体现了当代佛教继续中国化的基本方向。本次论坛以五大菩萨信仰与佛教中国化方向为主题,既呼应了中国佛教的历史轨迹,也及时回应了佛教中国化的最新动向,更顺应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时代主题。
(论坛现场)
“在这次论坛上,五位专家对佛教的中国化进行了非常深入的探讨,不仅阐释了五大菩萨的历史渊源、文化辐射和当代价值,还强调了佛教文化对当代社会的积极意义,一致认为现代的佛教文化是具备落地功能的,是能为我们现实生活提供借鉴的。通过这个论坛,能让更多人知道,佛教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是可以在现代社会当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李利安教授总结道。
论坛的最后,五位教授分别引用了代表五位菩萨的金句,再一次将论坛推向高潮。尹富教授的地藏金句“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温金玉教授的观音金句“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王颂教授的文殊金句“离于二相,名为修道。”王雪梅教授的弥勒金句“处己何妨真面目,待人总要大肚皮。”魏道儒教授的普贤金句“恒顺众生,普皆回向。”五大金句在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的同时,也为观众传递出了待人处事的道理,概述了五大菩萨的精神内涵和现实价值。
(雪窦山)
论坛在位于雪窦山的浙江佛学院总部太虚大讲堂举行。雪窦山,是中国佛教五大名山之一,弥勒菩萨应迹根本道场。雪窦山佛教文化肇始于晋,兴于唐,盛于宋,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形成深厚的文化积淀。自古以来,这里法脉绵长,高僧辈出,常通、延寿、重显、石奇、太虚等高僧都在此留下深刻的印迹。尤其是后梁时期,常在雪窦山讲经说法的布袋和尚契此,被公认为弥勒化身,他的形象在汉传佛教寺院广为供奉,成为佛教中国化的典型范例。
改革开放以来,雪窦山的重建工作持续推进。复兴弥勒道场,开展弥勒文化的研究和传播工作,连续举办弥勒文化节庆,特别是从2008年国宗局批准的露天弥勒大佛建成开光以来,雪窦山佛教发展达到一个新高度。
2014年雪窦山佛教名山建设迈开新的步伐,雪窦山面貌迅速提升。以雪窦寺、永平寺、资福寺和朝觐步道为核心项目,佛教主题“一核一带两组团”功能布局基本成型。下雪窦新地标建筑“弥勒圣坛”按计划顺利推进。浙江佛学院总部落户此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基地、佛教研究中心弥勒文化研究基地相继挂牌。第十九次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开幕式、中佛协太虚大师圆寂70周年纪念活动、全国讲经交流会等重大活动相继在雪窦山举办。
据了解,第一届“五人论道”活动于2018年隆重举行,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今年举行的第二届“五人论道”,主题创新,内容丰沛,为佛教中国化历史提供更加丰富的史实依据和学理说明,为新时代继续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提供事实依据和理论证明,为党中央提倡的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提供来自佛教的支撑。
(编辑:郭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