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返回

“人间佛教与中华文化”论坛 思想碰撞:政教学商四界共话人间佛教

发布时间:2017-05-29

1.jpg

(论坛现场)

2017年5月27日,由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主办的“人间佛教与中华文化论坛”在西北大学盛大召开,海峡两岸学术界、宗教界、文艺界、企业界100多位代表同时参加了此次论坛。此次会议共收到专家学者学术论文34篇,研究生征稿论文21篇,共有55位领导、学者、法师、硕博俊彦在论坛上发表了自己对人间佛教与传统文化问题的观点。

27日上午举行的会议“高峰对话”环节由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李海波教授主持,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院长、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所长李利安教授,台湾佛光山宗务委员、人间佛教研究院院长觉培法师,西安美术学院党委书记王家春教授,北京中物博汽车解体中心总裁李铁骑先生,四位嘉宾分别代表学术界、宗教界、政界、商界,共同围绕人间佛教、星云大师,及星云大师著作《人间佛教回归佛陀本怀》一书进行了一次思想的碰撞与交锋。



此次论坛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四位嘉宾相继对星云大师著作《人间佛教回归佛陀本怀》、当代佛教面临的挑战与问题、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之间的关系、佛教在商业管理中的运用四个方面谈了各自的观点与想法。

1546600442380573.png 

(高峰论坛主持人李海波教授)

1546600454115497.png

(李利安教授)

谈著作:系统梳理佛教思想与历史的通俗读物

李利安教授:

这是大师最新推出的一本书,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印量很大,影响广泛,产生了轰动性效应。大师对这本书比较重视、慎重,各界也有讨论,有不同观点。但大家相同的观点是对这本书高度重视和肯定。

我觉得这本书是比较系统、全面、追根溯源地梳理了人间佛教思想,看似简单,实则丰富。大师一生追求通俗。大师是要接引民众,是要把思想装入别人脑子里,艰深晦涩是不行的。这本书的特点之一是对人间佛教内在体系的挖掘,回答了佛教是什么的问题,指出佛教的人间性、人本主义精神。特点之二是相当通俗,深入浅出。第三个特点是能紧扣今天佛教弊端,指出佛教发展的方向在哪里,有一种战略性、全球化、面向未来的眼光,契合当今时代,为未来佛教定位。第四个特点,佛光山推广人间佛教的举措为大陆佛教提供智慧借鉴。

希望人间佛教的精神能够深入人心,希望人间佛教很多具体可行的方法能够为世人所借鉴,希望人间佛教能够成为未来整个人类佛教发展的一个方向,希望佛教不再局限于山林当中、神秘当中、悲观当中,希望佛教能够走出传统模式,走向欢喜,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我想这是大师的一个悲愿,我相信这本书能够实现大师的悲愿。这本书在传播的过程中也一定能把大师的思想传遍千家万户,这也是我的希望,我也相信一定可以做到。

1546600461376097.png

(觉培法师)

谈现状:当代佛教的传播不够

觉培法师:

我在家师身上看到,他老人家在不断地解释佛教下一阶段的目标、任务。佛教为这个时代究竟要做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清楚时代的问题。工业革命以来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特别是近百年人类科技飞速跨越。而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在全球化之下,彼此之间的冲突加剧,整个世界不断动荡。身为当今的出家人,遇到的挑战比过去大得多,需要更加用功。

就佛教内在的问题而言,香客多于信徒。当时家师让我成立人间佛教读书会,本意就是要让佛教徒了解佛法,了解佛教的信仰到底是什么,佛教与其他宗教有何不同。把香客变成真正的信徒,需要我们更加努力。我想,这种努力不能让人离开现实人生去追求解脱,说得多而做得少,就使佛教脱离大众。

从外部来看,社会上对佛教并不是很友好。佛教传播不够,别人不知道佛教到底做了什么。佛教山头其实是百花齐放,众生各取所需。但是这种状况造成了缺乏横向沟通。大家必须要联合、要团结、要沟通。这就是我们建立人间佛教联合总会的初衷。台湾有很多附佛外道,混淆视听。我们就必须站出来义正视听。沉默的好人也许有时会误导社会。

1546600470696856.png

(王家春教授)

谈文化:佛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部分

王家春教授:

我想从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佛教文化的看法:

第一,佛教作为一种文化,已经渗透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佛教影响了我们的建筑,影响了我们的艺术,影响了我们的文化、文学,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用语,很多的生活语言都和佛教有一定的关系,佛教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第二,佛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儒家、道家、释家。习近平总书记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来源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佛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来源之一。

第三,佛教里很多的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像佛教讲的“慈悲为怀”,、“尊老爱幼”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

第四,习近平总书记讲,我们要为人民的幸福谋福祉,那么佛教里面关于人生修养的很多理念对于幸福人生的建立,对于和谐心理的建立,对于和谐社会建立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我写过两本书,一个是《打开心窗》,一个是《活个明白》,我虽然没有直接讲佛教,但是里面的很多理念之所以受到读者的欢迎,是因为都渗透着佛教文化的内容。

以上这四点,是我对佛教文化的理解与看法,我主张专家要更多从佛教文化方面去研究佛教,弘扬佛教,发扬佛教文化的正能量,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1546600479667164.png

(李铁骑先生)

谈商业:管理中既有“大我”也有“无我”

李铁骑先生:

我曾经当过八年兵,是干情报工作的,跟普京当年从事的工作一样。2007年我去日本参加一个会,有一个人不以为然地问我,你能把六道轮回拿出来让我看看吗?我说,六道轮回我肉眼看不见,但在物质上我亲眼看到轮回。我是搞汽车回收的,奥迪,奔驰,宝马,等等,再怎么高档的汽车,在进行解体时顷刻间就会变成铁末。这难道不是轮回吗?那人听后无言以对,对我顿时起敬。

星云大师的很多教诲对我这个总裁有影响,也就对企业有影响。有人说,企业文化就是总经理思想的体现。星云大师说,做一天和尚就要撞一天钟,总经理也是一样,要干好自己的事。总经理不总是威风八面,面对无可预料的不确定打击,真的体会出世事无常。总经理要跟各种人打交道,压力极大,他面对的一个极大的挑战是针对不确定性,世事无常。另外,总经理在员工面前是“大我”,但在上帝(顾客)、官员等面前是“小我”甚至“无我”。星云大师告诉我们要把苦当做一种福祉,当做世界对我们的一种恩惠,我们由于知道它无常,知道它更应值得珍惜,所以我们才应该更加努力,这就是无常和无我对我自己的教诲,对我自己的心里安慰。




高峰论坛第二部分,四位嘉宾围绕什么是人间佛教、人间佛教发展的四大机遇、人间佛教与佛教文化普及、佛教文化与企业文化、当代佛教的转型四个问题,发表了精彩的演讲。

谈人间佛教:佛说的,人要的,净化的,善美的

李利安教授:

对人间佛教的研究很多,目前没有统一定义,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人间佛教可以从四个词汇来解读。第一个词是“人”。从关注生命对象来看,人间佛教关注“人”,不是六种生命存中的其他生命,如天神畜生饿鬼等,这会引发出人本主义,以人为本,这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相通的。严格来讲,所有文化都是“人”创造的,也是为“人”的,脱离“人”的文化是根本不存在的。第二个词是“人间”,从关注的空间来看,人间佛教关注的不是东方琉璃世界,不是西方极乐世界,也不是另外的他方世界,人间就是这个地球,人间佛教关注地球上的事。第三个词是“人间佛”,佛教有十方三世无量诸佛的说法,人间佛教是人间佛陀释迦牟尼佛的思想学说,从原始佛教一直传承发展到今天。第四个词是“人间佛教”。佛在人间要为人做什么?佛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星云大师在《人间佛教回归佛陀本怀》这本书里重新解释了佛教,并引领佛教回归佛陀本怀,这就是人间佛教。

星云大师说人间佛教的四个标准就是“佛说的、人要的、净化的、善美的”。首先,佛说的。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学说贯通到今天,依然是“佛说的”,于是人间佛教具有传承性合法性与神圣性。第二,“人要的”。人间佛教不是虚幻缥缈的,而就在所有人的现实渴盼当中,对现实进行关注。于是,从历史到现实,实现了纵向的贯通。第三,“净化的”。人间佛教一定是能净化心灵的,构成人的五蕴当中有四蕴是精神性的,心能决定一切、成就一切,净化是把佛教的根本核心和方法表达出来了。第四,“善美的”。人间佛教追求善美,善美是崇高、伟岸、庄严。人间佛教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获得快乐。如果这样,我们人类会更加幸福,更加精彩。

1546600491149320.png

(论坛现场)

谈机遇:时代给了佛教四大发展机遇

觉培法师:

我几次去印度,感到佛陀当年传教的地方只剩下废墟。佛教在印度不是主流。这是为什么?首先,佛教讲平等,在印度等级森严的社会是不可能生存的。第二是普及化不够。佛教文化是精英的,但佛教要用简易的语言普及到大众中去。

现在的中国,佛教的机遇有:一,教育普及,使很多佛教思想被知识分子所吸取。佛教有更精彩、更究竟地解决人的问题的理论和方法。二、西方宗教面临从神话到理性化的时代挑战,比如复制人的科技令西方宗教无法解答,而佛教的缘起学说就能解答这一问题。科技发展绝对是佛教的机遇。三、自媒体时代,交通发达,快捷迅速,对佛教传播有利。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的学习不是要背诵很多东西,而是要学会判断东西,而佛教恰恰能给予人们这种判断的智慧。四、经济繁荣,人心开始空洞,这也是佛教的机遇。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而从佛教的观点来看,未知死,焉知生?不了解死亡,就不能好好地理解如何面对生存。这四个机遇是佛教发展的机遇,也是我们要面对的课题。

谈普及:人间佛教要和佛教文化的普及结合

王家春教授:

人间佛教是佛教文化大众化的一种非常好的途径。我反对佛教去神圣化,佛教一定要有神秘性。但要辩证地看。佛教有庙堂化的,也要有大众化的。大众化会使更多人受益,从佛教中汲取各种各样的营养。从这个角度研究人间佛教,人间佛教道路会更加广阔。人间佛教一定要跟佛教文化的普及联系起来。

我非常赞赏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因为过去人们只看到了佛教的庙堂化、丛林化,没有看到佛教的大众化,也就是用佛教文化来度那些可度之人。

那么从佛教文化的角度就会有更多的人受益。我不见得出家、我不见得烧香、我不见得拜佛,但是从佛教文化中我会得到各种各样人生的汲养,各种各样精神的汲养、各种各样做人的道理,我甚至是其他宗教的门徒我照样可以从佛教文化中得到一些人生的真理。如果从人间佛教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研究佛教,我觉得未来人间佛教一定会在社会上让更多的人从此得益,也是让更多的人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更多的营养,人间佛教一定要和佛教文化的普及结合起来。

1546600499195364.png

(论坛现场)

谈企业文化:《金刚经》是领导者的开悟教材

李铁骑先生:

在上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专门读国学和哲学,我读的第一个经典是《心经》,第二是《金刚经》,跟企业文化有很大关系。首先,人间佛教是指导领导者的迷津,任何人都有可能是领导者,只要具有领导、引导、激发别人前进的一种力,就是领导者。从这个意义上说,父母就是孩子的领导者。而《金刚经》是对领导者开悟的教材。首先,《金刚经》里有中观,不要极端,不二为一,能看到道路有千万种,作为一个企业家,干什么事都要有中观才行,方法要多样。第二,不住相,无相。我们人人都有可能进入情境陷阱。从小到大我们对孩子的培养,一水儿的第一名最棒,万一成了第三名、第五名,到时甚至倒数的时候,就崩盘了,那是因为住相了。脱了这个相,心里就不会有焦虑,或者减少焦虑。这是我对佛教与企业文化的一点心得。

谈转型:共识与开放是佛教发展必由之路

觉培法师:

家师到九十多岁了,还在探索佛教未来能否延续、能否继往开来的问题,我们责任很重。大师说,佛教要继往开来,就必须抓住两点:共识与开放。建立共识,消弭分歧,回到共尊佛陀的共识。开放是未来的议题。佛教不能局限于佛教,未来佛教要走下去,开放很重要。这一点,居士、男众、女众都不能忽视。我们很赞赏邓小平开启的改革开放,佛教也是一样,一定要开放。

佛教应该开放给更多人,才能让人才进入佛教,佛教才能谈到发展。相比大师,我还是显得保守,大师让巴西弘法的法师组织贫民窟的孩子踢足球,把他们带入寺院,教育贫民窟的孩子因果观念,使他们懂得积极创造“因”,未来会更好。现在这些如来之子很清楚自己的梦想,甚至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我们把印度学生在佛光山培养二十年,再让他们回到印度去弘法,印度佛教才能生根。大师做这些事,都是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在做,只有如此,佛教才能有更多发展机会。佛教的老龄化问题很严重,出现了年龄断层,这也是我们挂念的问题。我们要向其他宗教学习,彼此欣赏对方的好,借鉴其他宗教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思路。学佛要从娃娃抓起,培养佛教下一代的新生力量。这些都是潜在的必须要做的事情。

以开放的胸襟,处处都是弘法的地方。大师给我们的理念是教育,还是教育,用符合现代所有人都能理解的方式弘扬佛教。


(编辑:郭储)

上一篇:“人间佛教与中华文化”论坛闭幕

下一篇:“人间佛教与中华文化”论坛 嘉宾云集:高论迭出盛赞人间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