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 分享到:
  • 返回

我院研究生谢志斌、郑为参加“2018人间佛教写作奖学金”发表会

发布时间:2019-01-02

1.jpg

2018年12月31日,“传承中华文化——2018年人间佛教写作奖学金论文发表会”经过三天的连续发表,在宜兴大觉寺圆满闭幕。上海大学文学院程恭让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温金玉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唐忠毛教授、佛光山人间佛教研究院院长妙凡法师、大觉寺都监妙士法师出席闭幕式综合座谈,并为青年学者颁发奖学金。

此次人间佛教写作奖学金论文经过多层筛选,共有30篇优秀论文得以发表。来自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大学、南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佛光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海内外高校的博硕士青年学子,分别从文学、哲学、艺术、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多元视角展开了对人间佛教的研究。

2.jpg

(第一场发表)

本次发表会共有六场论文报告。

在第一场发表会中,香港中文大学硕士生高琳发表论文《人间佛教慈善理论研究》,以佛光山人间佛教的慈善实践为基础,尝试进行人间佛教慈善的理论建构。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生许娜的论文《人间佛教幸福指数心理学研究——基于“四给”的考察》,使用人类学的方法通过调研发现,佛光青年的“四给”认同度与参与度越高,主观幸福感越高;“四给”搭起了行佛与人间佛教幸福观的桥梁;星云大师所说的人间佛教幸福观是成立的。

北京大学硕士生汪康的论文《星云大师的大悲心与解脱论研究》,选择将星云大师讲述慈悲的代表篇目《佛教的慈悲主义》与解读慈悲较为详实的隋代高僧净影慧远的名作《大乘义章》中关于四无量心的部分进行对比,以显示前者鲜明的人间佛教特色。

3.jpg

(第一场发表)

西北大学硕士生郑为的论文《< 南传大藏经·相应部>女性观与人间佛教女性观对比研究》,以《南传大藏经·相应部》为立足点,从女性的生理本质、社会角色、宗教生活等几方面来探讨早期佛教的女性观,同时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分析、对比当下人间佛教的女性观。

南京大学博士生李帮发表论文《星云大师人间佛教对人生疾病的诊断与救治》,认为星云大师从人间佛教立场出发,对于世人身心出现的疾病,做出有针对性的诊断和救治,认为人间佛教是治疗人生疾病的有效良药。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韦施伊的论文《人工智能与人间佛教之关系》,尝试将星云大师人间佛教与当下新出现的现实情况和生活情况紧密联系,认为人工智能为人间佛教发展的全球化、全时化、全民化的效用,是善巧方便的体现。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主体,人间佛教之戒定慧能为技术社会中的个体提供安身安心之道,承担伦理与责任。

4.jpg

(第二场发表)

在第二场发表会中,中国人民大学韩铮的《公共性对现代佛教制度建构的影响——以佛光山为例》一文认为,星云大师的弘法理念、制度细节无不体现了公共性的特征,不仅促进了佛教的现代化转型,有益于佛法的弘扬和发展,而且对公共事务的积极参与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值得借鉴。

北京大学博士生张焱森的《开遮之间:星云大师戒律观研究》认为,星云大师以现代宗风思想接续传统佛制精神,使得佛教戒律跳脱了窠臼的限制,实现了戒律的“世俗化”与“现代化”。

佛光大学张文婷的《论佛光山清规的历史源流与现代开拓》梳理了佛教清规的发展历程,认为佛光山清规在继承清规的传统基础上,带着鲜活的时代气息推动佛教现代化,可称为“新时代人间佛教的清规”。

5.jpg

(第二场发表)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生席姝妮的论文《传承与开创——星云大师青年弘法实践研究》,以民俗学的传承论为视角,以田野观察与历史梳理结合的方法,考察人间佛教青年弘法的含义、发展历程及其传承机制。

南开大学讲师迟帅的论文《星云大师的多元宗教观》认为,星云大师的同体共生思想有助于回应全球化的宗教对话这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张晓艺的《风险社会与佛教信仰共同体的风险回应机制——基于星云大师和佛光山人间佛教的讨论》一文,以星云大师和佛光山人间佛教的思想与实践为例,讨论了风险社会与佛教信仰共同体的风险回应机制。

6.jpg

(第三场发表)

在第三场发表会中,武汉大学王桂琼的《星云大师“以文弘法”创作模式探究》认为,写作原则、写作体式和写作手法三者的完美结合使得星云大师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以文弘法”写作策略,对后来的宗教弘法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南开大学博士生崔淼的《诗化人间——星云大师基于人间佛教思想的诗偈阐释与诗歌创作》认为,星云大师非常注重文学艺术在宣扬佛法、化导人心方面的作用,其佛教诗歌阐释与创作就是这一观念的体现。

武汉大学硕士生陈厚的《星云大师一笔字书法作品选词特点研究》一文认为,星云大师的一笔字书法作品的选词偏好首先体现了大师对于“真心”的重视和渴望,其次展现了大师旺盛的生命力,还展现了星云大师的审美追求。

南京大学博士生聂启阳的《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的高等教育实践研究——以佛光大学为中心》,对以人间佛教为代表的现代宗教如何通过文化教育事业对社会进行的贡献和影响进行初步探索。

7.jpg

(第四场发表)

第四场发表会中,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后韩敬山的《随顺与智用:闯一条人间佛教的新路——以星云大师1963年七国访问日记为考察中心》认为,星云大师参访七国佛教界和当地社会的视阈再扩展,使他坚定了继续对佛教事业载未来发展的顶层探索之路。

上海大学博士后常红星的论文《星云大师善巧方便思想研究——以< 人间佛教佛陀本怀>为中心》认为,星云大师的善巧方便思想,既源于他对大乘佛教菩萨道精神的体认,亦源于对人间佛教事业的理论深研和实践探索,更源于他对现当代人间佛教理论实践发展本身所作的深刻反思。

武汉大学赖艳彬的《星云大师对“人间佛教”的阐释研究——以< 星云大师演讲集>为中心》,认为星云大师对“人间佛教”的阐释理顺了佛性与人性、佛法与办法、佛道与人道的关系;连接起佛教与社会、个体与他者关系,实现佛教信仰与社会信仰的相互整合与相互建构。

8.jpg

(第五场发表)

第五场发表会中,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马俊的论文《化世俗为神圣——星云大师人间净土思想探微》认为,“人间净土”提供了有别于传统的他方净土和唯心净土之外的第三大范式,其殊胜之处在于针对现代性的根本特点,以“化世俗为神圣”的智慧巧妙处理了神圣性与世俗化之间的张力。

南京大学博士生翁后发的《星云大师人间净土思想研究》,认为星云大师的人间净土思想是净土信仰在当代新的呈现方式,赋予了净土信仰新时代的生命力。

南京大学博士生王若曦的《诠释传统视域中的< 金刚经讲话>》,将《金刚经讲话》置于诠释传统的视域中进行考察,为中国化视角下的佛典汉译与诠释研究提供了新的问题升发点。

南京大学博士生陆杰峰的《般若思想与人间佛教——星云大师对< 金刚经>要义的解明》,对《金刚经讲话》、《成就的秘诀》等星云大师疏解《金刚经》的著作作了阐释和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杨家刚的《星云大师人间佛教新伦理观与当代社会重构》,论述了人间佛教于伦理问题之历史需要及价值,并结合佛光山社会实践探讨人间佛教新伦理观之历史意义及对现代佛教伦理实践之作用。

1.jpg

(第六场发表)

第六场发表会中,浙江大学张书彬的《像教精严——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美术思想研究》,以具体案例为入口,深入观察人间佛教如何将艺术作为弘扬佛法的重要方式,并将人间佛教美术思想置于近现代汉传佛教发展的脉络中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位。

武汉大学王婧的《星云大师审美观念三题》认为,星云大师的审美观指归于善,其美善统一的思想与大师人间净土的理想蓝图相呼应。

四川大学博士生姜桂芹的《星云大师“人生美”析论》认为星云大师对佛教“人生美”典范性的阐释,对于当下人类的大众审美文化中出现的虚无主义,“丧文化”具有反向的抑制作用力。

2.jpg

(第六场发表)

华东师范大学李淑敏的《“人间佛教”视野下的大足宝顶山石刻艺术研究》认为,大足石刻在艺术表现上,其“人间性”主要表现在题材的“人间化”及艺术风格的世俗化。

西北大学博士生谢志斌的《大洋洲人间佛教“本土化”问题研究》,对大洋洲人间佛教“本土化”所经历的途径和经验进行考察和总结,对其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前景之展望展开思考和探析。

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翟兴龙的《寺院与城市关系的维度——以宜兴大觉寺为中心》,分析了宜兴大觉寺复建以来,对周边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认为大觉寺能够产生如此影响,是宗教、经济等多因素共同合力的结果。

3.jpg

(综合座谈)

在为期三天的发表会上,程恭让教授、温金玉教授、唐忠毛教授对每一位学子的论文进行了仔细评议。对论文写作中的优点给予充分肯定,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也给予详尽的指导意见。最后,经过评议,本次获得特优奖的是常红星、谢志斌;获得优等奖是张书彬、韩敬山、张焱森、马俊、翁后发、陈厚、张文婷、席淑妮、王桂琼、迟帅等10位同学,王若曦、张晓艺、韩诤、汪康、许娜、韦施伊、聂启阳、王婧、陆杰峰、姜桂芹、崔淼、李帮 杨家刚、翟兴龙、赖艳彬、郑为、李淑敏、高琳等同学获得甲等奖学金。

4.jpg

在发表会后的综合座谈中,唐忠毛教授表示,知识分子的参与保障了佛学思想的薪火相传,佛光山持续推动人间佛教写作奖学金这一举措,恢复了传统寺院所承担的教育功能,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妙士法师致辞表示,人间佛教奖学金的来源是星云大师的一笔字,是星云大师对诸位青年学子的祝福与爱护。妙凡法师用星云大师的病后字,祝福大家在人生的旅途上,能够跨越生命的苦难,使学术和生命之旅可以更加圆满。温金玉教授在致辞说,在2018年最后一天,与诸位青年才俊相聚在大觉寺这一星云大师出家之地,是此时、此地、此人三殊胜的因缘。程恭让教授在总结结致辞中说,人间佛教写作讲学金活动的主旨是培养佛教人才,其最重要的标准是坚持学术。他勉励大家在后续的论文修改中能够继续秉持认真的态度,精益求精,用严谨的学术态度做人间佛教的研究,体现论文真正的学术价值。

与会青年代表也纷纷发表了各自参加此次写作奖学金的收获与感悟,最后,发表会在热烈掌声中圆满闭幕。(文:黄凯;图:梁韬)


(编辑:斯理)

上一篇:李利安:原典研究与现实关照 ——读程恭让教授新著《佛典汉译、理解与诠释研究》

下一篇:李利安教授应邀出席:第六届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理论实践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