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 分享到:
  • 返回

我院2016级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19-03-16

2019年3月13日下午,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2016级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在西北大学太白校区举行。本次预答辩由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李海波教授任答辩委员会主席,西北大学哲学学院王雪梅教授、文学院王早娟副教授、艺术学院王江鹏副教授、历史学院白冰讲师和李永斌讲师任答辩委员会委员。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院长李利安教授指导的2016级博士生谢志斌、硕士生郭储、硕士生郑为进行论文答辩。李利安教授及西北大学相关专业部分博硕士研究生也参加了此次答辩会。

1.jpg
(答辩现场)

2.jpg

(李利安教授)

3.jpg

(李海波教授)

4.jpg

(王雪梅教授)

5.jpg

(王早娟副教授)

6.jpg

(王江鹏副教授)

7.jpg

(白冰讲师)

8.jpg

(李永斌讲师)

博士生谢志斌的答辩论文题目为《中国古代汉地观音形象研究》。答辩人从选题意义、研究思路、主要内容、难点与不足等四方面进行了陈述。谢志斌指出,全面把握中国观音形象的历史发展、表现形态和重要问题,深入挖掘观音形象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对中国民众的影响,有助于书写更为合理、全面、深刻的观音信仰史和中国佛教史,也有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印文明交往的真实痕迹。该论文从纵向梳理、微观探析和宏观论述等三种视角对中国观音形象做了较为全面、深入的探讨,主要包括三部分的内容:首先,论文第一章以分析历代观音形象的演变入手,梳理观音形象的纵向发展脉络,总结为东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四个大的时期划分,对中国历代观音形象进行时空定位和特征总结,进行全局性统摄;其次,论文第二至第五章从横向的角度,对与观音形象相关的经变图像、职能化的符号象征、女性化、与其他宗教元素的融合等四个具有独立性又彼此贯通的重要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探究观音形象与中国文化、社会、民众之间的复杂关系;第三,论文第六章从更具理论性和较为宏观的视角出发,对观音形象相关的审美体验和宗教体验之关系进行论述,并探讨观音形象的意义,提升研究的理论性,扩大课题的延展面。

答辩委员会成员分别对谢志斌的论文和陈述做了点评,在论文选题的突破性和学科交叉性、研究思路与方法的创新性,以及论文完成态度等方面给予肯定。同时指出,论文框架的内在逻辑性应该加强,在个别部分对观音图像的解析需要更加深入,对观音形象所蕴含的宗教内涵和文化意义应该更加深入地思考,语言表述的精准性、学术性还需改进。答辩委员会老师们还针对格式规范、标题措辞、文献版本等诸多具体问题给予详细指导。

9.jpg

(谢志斌)

硕士研究生郭储的答辩论文题目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异域来华弘法僧群体研究》,她从该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结论、创新与不足等方面进行了陈述。答辩人指出,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异域来华弘法僧的考察不在于强调个别历史人物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的突出作用,而是将其视为一个整体予以考察。而该考察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一是整体时空分布考察,二是来华之后在华角色构建与社会生存空间获取,三是在获取生存空间中面临的重大宗教生存困境,四则是作为弘法僧其在社会生活中弘法命运的走向问题。在与固有之研究成果依据的文献资料无甚出入的情况下,通过一种全新的、整体性研究的视角,对这一群体进行整体的考察。在经过一系列的考察过后,由已知的151名个体以及无数未知的个体所形成的异域来华弘法僧群体,有其作为研究对象的整体历史意义所在。

报告后,针对报告人的陈述与论文完成情况,答辩委员会成员对其给予了一定的肯定并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老师们指出,在论文章节结构的组成上需进一步形成有机的问题,在理论思考上需进一步进行体系化的升华,同时在论文图表资料的呈现上也需进一步地完善数据。

10.jpg

(郭储)

硕士生郑为的答辩论文题目为《〈南传大藏经·相应部〉女性观研究》,该论文以历史学的视角立足佛教经典,从经典角度出发分析、梳理原始佛教的女性观。文章从《南传大藏经·相应部》的性别观、《南传大藏经·相应部》的女性道德观、《南传大藏经·相应部》的女性修行观三个角度出发研究其体现的佛教视野下对女性的态度和观点。第一章关于佛教对女性生理、心理特征以及这两方面特征所影响的女性社会地位做了分析。女性由于区别于男性的生理特征促成了她们兼具忍耐、慈悲的心理特征,从而对佛教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于此同时这种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一定程度上使得女性的社会分工逐渐的内化到了家庭生活中。第二章从佛教视野下对女性的道德要求出发,梳理了佛教对于在家女性和宗教体制内的女性在行为上的规范和理想标准,并在正视女性独立人格的基础上对女性提出了“戒德”的核心要求。为女性提升自我价值,需求精神上的突破提供了新的途径。第三章着重研究在宗教内部的女性问题。涉及男性视角下的女性障碍论、以女性为主体的修行观、以及女性在宗教组织中的地位等问题,多方面探析《南传大藏经·相应部》对于女性修行问题上的记录所体现出原始佛教的女性修行观。总体而言,《南传大藏经·相应部》受到印度古代社会重男轻女社会制度的影响,对日常生活和宗教制度下的女性不乏贬低之语,但是佛教众生平等的思想仍旧为提高女性地位产生了积极影响,强调个人内在特质和鼓励女性修行,肯定女性潜质、同情女性遭遇的观点,在当时和社会环境下也有着重要的宗教历史意义。

答辩委员会成员对郑为的论文提出诸多意见和建议,如王早娟老师和李永斌老师从论文的格式和章节安排上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李海波老师及王雪梅老师就论文的部分概念与论述视角等问题给予指导,还针对女权主义视角与古代文献之间的时间跨度、部分相关概念观点的表述方式等提出建议。

11.jpg

(郑为)

答辩会上,三位答辩人的指导教师李利安教授也作了发言。李教授对各位答辩委员会成员的出席表示感谢,并对三位答辩人的论文选题、论文进展、面临问题等分别做了分析,又指出多方面的修改意见。李教授还提出,希望答辩人认真思考并吸收各位老师珍贵的指导,抓紧时间修改完善,注意学术规范,反复思考相关问题,努力实现相关研究的新突破。

12.jpg

(答辩后部分师生合影)

(编辑:屈倩)

上一篇: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参访团参访终南山南五台

下一篇:李利安:原典研究与现实关照 ——读程恭让教授新著《佛典汉译、理解与诠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