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英文会议合影)
12月16日-17日,由国际佛教大学(International Buddhist College, 简称IBC)主办,马来西亚槟城檀香寺(Than Hsiang Temple, Penang, Malaysia)承办的首届“国际青年佛教学者论坛”(International Young Buddhist Scholar Conference)在槟城召开。本届论坛分英语和汉语两场会议,面向全球征集佛教研究论文,最终选出四十位(英汉各二十位)从事佛教研究五年以内的学者参加了研讨。我院访问学者姚腾与来自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参加了英文会议并演讲论文。
(我院访问学者姚腾演讲论文)
英文会议16日举办,来自全球各地的僧侣、学者及檀香寺僧众等出席了会议。会议首先由檀香寺住持法师唯悟博士介绍了国际佛教大学的创办情况与发展动态。随后,国际佛教大学校长、比利时皇家学院院士、资深汉学家魏查理(Charles Willemen)教授做主旨发言,他引用孔子“必也正名乎”说明论坛邀请的“青年学者”只关乎进入佛教领域时间和心理年龄,之后即宣布研讨开始。英文会议分两个会场,每场三组学者轮流上台发言,每组发言后设问答环节。来自中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孟加拉、泰国、缅甸、斯里兰卡、尼泊尔、马来西亚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的学者们分别围绕佛教哲学、佛教艺术、佛教语言、佛教礼仪、修行法门、僧团戒律、寺院经济、大乘佛教与南传佛教的沟通等研究主题进行了发言,每位学者对现场听众对提问给予积极回应。下午六点会议闭幕,魏查理教授、唯悟法师、南传佛教研究知名学者Kapila教授为论文获奖者颁发了奖励证书。
(国际佛教大学首届国际青年佛教学者论坛成果认证)
在本次会议上,姚腾以《汉传佛典英译的四种范式》(History of Translating Chinese Tripitaka into English: Four Paradigms)为题,探讨了汉传佛典在西方近三百年的翻译和传播历程,归纳了佛典英译史上出现的福音化、学术化、佛学化、诗意化(gospelic, academic, buddhic, poetic)四种翻译范式以及当前中国“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佛教文化外宣翻译的新趋势。
(我院访问学者姚腾与国际佛教大学校长魏查理教授合影)
(文:姚腾)
(编辑:倪丽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