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合照)
2017年10月28日,“第五届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理论实践学术研讨会”在上海星云文教馆开幕。本次大会由上海大学文学院与佛光山人间佛教研究院联合主办,共安排有4场研讨会和3场主题演讲。来自海峡两岸的近40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多角度、多面向深入研究、探讨星云大师人间佛教思想。
在28日上午的开幕式和首场研讨会结束后,下午大会进行第二场研讨会,由上海大学哲学系沈海燕教授主持,台湾南华大学宗教所所长黄国清教授点评。
(大会第二场研讨会)
此场研讨会首先由辽宁大学李勇教授发言,题目为《章太炎的人间佛教思想》。李勇教授从“求真与致用”“佛法与宗教”“出世与入世”“佛法与世法”四个角度对章太炎的佛教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章太炎对传统佛教的现代转向提出了深刻的思路,并直接影响了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思想。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陈永革先生发表《“好的佛教”:论星云大师“人间佛教内涵”建构的“体系性”》,认为星云大师将践行人间佛教推向更具建设性的历史阶段,通过强调人间佛教回归佛陀真正本怀,不仅突出了当代佛教弘法实践的佛教主体,同时彰显了佛陀的人间性格,其所提供的当代人间佛教的整体思考,并非仅关于人间佛教,更关乎当代佛教的未来发展。
北京大学哲学系李四龙教授发表《人间佛教与宗教的本质——从人工智能谈起》,通过对人工智能在当代发展的介绍,对基于计算机的人工智能和基于基因的人工智能的结合表示担忧,认为人工智能可能会瓦解人类的生存体验。而人间佛教可以让我们意识到生命的可贵,思考生命的价值,生命的内涵。
上海交通大学哲学系杜保瑞教授发表《星云大师< 佛光菜根谭第一册做人处事结缘篇>的阅读心得》,选取了二十六条法语,逐字逐句做出了深入的解读。他认为,《佛光菜根谭》看似简单,实际上蕴涵了深刻的智慧,其价值在于提供了对人生各方面的指导。
上海大学音乐学院狄其安教授发表了《论汉译佛经音乐史料中所体现的人间性》,他综合运用了壁画、雕刻、文献等多种材料,认为佛国音乐与世间音乐实质是佛教真俗二谛在佛教音乐思想中的体现,世间乐与佛国乐都是佛陀为人而讲,体现出了人间性。
武汉大学文学院高文强教授发表《净心弘法两相宜:略谈星云大师的艺术论》,认为星云大师对艺术的看法集中体现在建筑之形、书画之神、音乐之功三方面,体现了星云大师将佛教与艺文相结合的理念,期盼借助艺术的力量而使佛教更加流通普照,净化世间。
(研讨会现场)
随即举行的第三场讨论会分为A、B两场进行。A场研讨由北京大学李四龙教授主持,上海交通大学杜保瑞教授点评。首先由苏州大学哲学系吴忠伟教授发表《智圆的“秩序之学”与近世佛教的职能定位》,通过对智圆的治心与治世理论、性情论、福德关系论、礼论等多面向的深入研究,提出智圆的“秩序之学”对回应“现代性”议题的当代人间佛教有一启示意义。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姚彬彬副教授发表《作为中华文化软实力的当代人间佛教——以星云大师为视角的考察》,提出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理论一向关注现世人生,亦皆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思想资源,对中华文化软实力的弘扬、研究、实践均有重要意义。
上海大学哲学系沈海燕教授发表《论禅宗与曼达教的价值信仰内涵》,从比较宗教学的视角出发,通过比较禅宗与曼达教的信仰内涵,发现人类共同价值观念的建构,虽然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而采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但是其对自身与世界本质的价值追求则是共通的。
(研讨会现场)
B场研讨会由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院长李利安教授主持,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陈永革先生点评。台湾南华大学黄国清教授发表《星云大师的观音管理与弥陀管理的原理与应用》,从观音管理和弥陀管理两个面向,对星云大师所提出的以佛教为本的管理学思想展开了佛学与管理学的跨学科研究。
中国佛教协会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伍先林研究员发表了《星云大师对净土思想的现代性阐扬和发挥》,认为相比于传统佛教中的各种净土思想,星云大师更为强调人间净土的建设,同时也特重唯心净土的实践。
西南民族大学尹邦志研究员发表《一切法如幻——寂护和太虚对< 楞伽经>宗旨的解释比对》,通过比较时空上相隔遥远的寂护和太虚两位大师对《楞伽经》宗旨的解释,认为三系佛教的宗旨是一昧的。
在论文研讨之外,大会还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王志远研究员和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佛教在线总干事安虎生先生,先后发表主题演讲。
(王志远先生发表主题演讲)
王志远先生于28日下午发表了题为《星云大师的人格魅力与佛光山的举贤制度建设刍议》的演讲,他充满感情地回顾了与星云大师相交二十年的经历,愈发为大师的人格魅力所感动。王先生感慨星云大师是当代佛教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僧,为佛光山佛教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大师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其人格魅力是实实在在的,凡接触者皆能感受到。王先生进而提出,要把一个人的人格魅力转化为事业的无穷动力,需要制度的保障,故此王先生研究了佛光山的人事制度,并提出了举贤制度建设的相关建议。
(安虎生先生发表主题演讲)
安虎生先生于28日晚发表了题为《致敬大师——太虚大师人间佛教社会实践的一点思考》的演讲,从网络化、生活化、现代化、全球化四个方面提出了对人间佛教实践的一些思考。他强调人间佛教要借助网络的力量,在网络化过程中不能与时代脱节。人间佛教要做到教育普及化,信仰生活化,让信仰融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中去。佛教只有现代化才能化现代,这一方面,佛光山的发展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28日晚间主题演讲后,老师、学生分为五个小组举行了茶话会。现场气氛热烈,师友一堂,畅谈学问,商量宏旨,发掘隐微,对人间佛教以及佛教文化研究各方面的问题均有所涉及。
(上海大学会场)
10月29日上午,大会第四场研讨会转场上海大学乐乎新楼举行。上海大学道安佛学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大学文学院程恭让教授主持,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唐忠毛教授点评。
(华东师范大学李向平教授)
本场由四位学者先后发表。华东师范大学李向平教授发表了《“德化政治”:人间佛教的具体实践方式——以星云大师的政治思想为中心》,认为“德化政治”可以作为理解和讨论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的社会思想、政治思想的主要理论工具,它表达出对佛教信仰结构、佛教组织的社会性、信徒之间的社会关系的理解。人间佛教探索了一套与西方社会截然不同的佛教型社会行动模式,开拓了一个佛教社会如何得以建设之架构。
(逢甲大学翟本瑞教授)
逢甲大学翟本瑞教授发表《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人间佛教》,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运用社会关系网络、弱连带人际关系、结构洞连结等理论,提出人间佛教透过结构洞将不同强连带与弱连带的人际关系整合成庞大的人际关系网络,并通过弘愿来超越管理学上彼得理论之难题,成为净化人心、提升社会的最佳实践脉络,对当代社会、世界文明均有重要意义。
(中国计量学院人文社科学院邱高兴教授)
中国计量学院人文社科学院邱高兴教授发表了《星云大师以人间佛教弘化为中心的社会交往》,以1991年《星云日记》为对象,从社会人际交往与传播的角度,考察了星云大师以传戒为载体的佛教弘化,以及大师与政商界人士的交往,及其相伴的人间佛教的弘化与发展。
(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院长李利安教授)
西北大学李利安教授发表了《危机与转机——以澳洲人间佛教为主要观察对象》,结合他在澳洲实地考察的经验,提出人间佛教在澳洲所面临的与西方主流文化隔阂、佛教社会基础薄弱、弘法人才缺乏等7个方面的危机,思考如何在民族复兴、全球化等机遇下化危机为转机。
(上海大学会场)
在之后的综合座谈环节,台湾南华大学黄国清教授表示,本次会议的与会学者们对人间佛教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挖掘。逢甲大学翟本瑞教授也认为本次第五届研讨会,学者们的研究在往届研讨会的基础上越来越深入,思考越来越深刻。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邓子美教授表示,人间佛教的研讨范围非常广泛,通过两天的研讨,学者们从相互间的深入交流中得到思想的启发。华东师范大学李向平教授从宗教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提出人间佛教的理论和研究方法需要再有进一步的拓展,期待未来有更多元化、多方位的人间佛教研究成果呈现。西北大学李利安教授总结了部分学者的论文发表,认为本次研讨会与会学者们紧密围绕人间佛教与当代社会的主题,开展不同角度的探索与观察,总体上呈现出紧贴主题和观点新颖的两大特色。上海交通大学杜保瑞教授高度赞扬了佛光山道场法师的优秀作风,认为关于佛光山未来的发展,要相信星云大师建立集体领导的民主制度和佛光山法师们合心合力的优良作风。辽宁大学李勇教授表示,在人间佛教面临一些质疑的情况下召开这次研讨会,会议讨论的话题和会议本身都是对质疑的最好的回应。上海大学道安佛学研究中心主任程恭让教授在综合座谈总结中再次强调,人间佛教的研究应建立在对人间佛教这一概念的准确理解上,关于“人间佛教”这个概念的适用范围,建议既不能过度泛化,也不能过度窄化。
(大会闭幕式)
综合座谈之后,大会随即举行闭幕式。上海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竺剑先生出席并致辞,对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上海星云文教馆馆长满莲法师在致辞中表示,推动人间佛教是一件令人欢喜的事情,佛教的推广需要我们看淡小我,追求大我,也只有基于大我的修行,才能合理化解一些学者会议中提出的“情欲”管理问题。佛光山人间佛教研究院院长妙凡法师在致辞中感谢与会专家学者对佛光山人间佛教事业的观察、记录、研究和见证,同时也指出,佛光山人间佛教的教育、慈善、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以星云大师不舍一人、不舍一法的平等慈悲观为指导,立足于佛教的根本教义,这是佛光山人间佛教的特色和根本所在。
(佛光山人间佛教研究院院长妙凡法师)
最后,大会总召集人上海大学道安佛学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程恭让先生在闭幕致辞中回顾了“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理论实践学术研讨会”举办的缘起和历史,感谢与会专家学者的支持。这些年是国家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中华文化、佛教思想信仰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连续五届的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理论实践研讨会参与了这个过程,我们不断提供正能量的研究,我们以此为荣。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号召,继续坚持严谨的学术原则、保持多元兼容的风格,持续举办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这不仅需要与会专家们继续齐心协力,深入研究,也需要有更多的优秀青年学者参与进来。大会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圆满闭幕。
(上海大学道安佛学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大学文学院程恭让教授)
会后,上海大学文学院书记竺剑老师和上海大学文学院程恭让教授引导大家参观宝山区上海大学校园。程教授诙谐地称上海大学为一所"高大美"大学。高,上海大学办学层次高,虽然年轻已是国际国内闻名的一所大学;大,上海大学的宝山校区有东西两个校园,占地面积大;美,上海大学环境优美,一年四季都有春天的色彩。据悉上海大学连续15年举办菊花展,眼下正是第15届菊花展的筹备期。
(与会学者参观永福庵)
会后,部分学者还参观了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东西两个校区之间的永福庵。永福庵,相传创建于乾隆26年(1761年),现地址位于宝山区南陈路351弄2号(南陈路上海大学东门对面)。永福庵占地面积6亩,是一所小型精致的佛教寺院。现任住持为演峰比丘尼,精进弘扬佛教文化,深得一方信众的欢迎。永福庵正好夹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东西两个校区之间,因此被称为中国惟一一个大学校园内的佛教寺院。(文:黄凯、颜峻、乐晶 / 图片:禅风网)
(编辑:黄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