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3日,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李永斌老师于文博学院420教室作了题为“观音祈雨职能化与宋代佛教转型”的学术讲座。
(李永斌讲师 /网络图)
讲座中李永斌老师从四个主要内容来叙述本次报告的主题。
一、佛教祈雨渊源及向中土的传播
李永斌老师首先讲了原始佛典中对旱灾的认识,从其表现、原因、对治三方面来叙述;接着他讲了大乘佛典中对旱灾的对治方式,有咒龙治雨、诵经祈雨、密坛祈雨、修忏祈雨及其它方式。
二、宋代观音祈雨职能的特征突显
李永斌老师介绍了观音信仰的六个基本形态,有称名救难型、智慧解脱型、密仪持咒型、福慧双修型、行善福报型、解疑释惑型;接着讲了宋以前祈雨中的观音因素,李永斌老师列举了一些文献中的片段来说明;最后李永斌老师通过列举咸平初、景祐元年、元符二年、宣和四年、唐大中二年、淳佑六年的历史文献片段介绍了观音祈雨职能的转变,即宋代以降,观音信仰逐渐成为佛教中主管风雨的职能神,并且这种变化是爆发式的、自下而上的。
三、观音祈雨职能与雩礼的呼应
“中国传统祭祀的最大特点就是农业祭祀特别发达,经久不衰的社稷崇拜、先农先蚕崇拜、山林川泽崇拜和风雨雷电崇拜,不管是皇帝拜祭先农坛,还是巫祝舞雩求雨,甚至是杀害巫尪,从上至下,抛却祭祀的政治象征意义,都有对风调雨顺的祈求,其中对雨水的适时适量最为关切。”李永斌老师说宋代的多位皇帝都曾以佛教祈雨。宋代的礼法中祈雨的神庙寺观种类很多,佛教寺院占了很大的比重。在三教合一的历史背景下,宋代的类似活动爆发式的增加。
四、观音的职能化与佛教的转型
除了朝廷和官府的祈雨外,从很多地方志、佛教典籍中记载民众的祈雨活动也是非常多的。“从观音信仰祈雨职能化的转变过程,可以看出宋代以前盛行的以官方、正统、经院、精英等为标帜的佛教已经大势已去,以民众的、民间的、民俗的、生活的佛教勃然兴起,成为宋元以后佛教发展的主要方向。究其原因,除却当时政治经济等因素,是民众对宋代以前佛教的历史选择。”
(讲座现场)
讲座中李永斌老师儒雅的气度、严谨的论证、渊博的知识给历史学院的学生们留下来深刻的印象。
(编辑:倪丽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