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9日下午,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院长、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所长李利安教授,应邀参加上海大觉文化书友会西安站活动——“星云大师一碗面的哲学”。参加本次活动的嘉宾还有陕西天宜建设环境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史建玲女士,素心铭餐饮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丽芬女士。上海大觉文化传播公司执行长妙普法师主持。三位嘉宾就素食文化的相关话题进行了对话。此次活动由上海大觉文化主办,西安素心铭餐厅承办,来自西安的佛教文化爱好者和素食爱好者共40余人参加。
李利安教授在发言中讲到,从宏观上看,古今中外的素食者可以划分为主动素食者和被动素食者两种。被动吃素食的,可能是因为经济上的困难买不起肉食,或者在特定时间特定区域内缺乏肉食供给,或者因身体状况不能吃肉等等。这些被动的素食者还不能称之为素食主义者。素食主义者一定是因为自身有一种素食的观念,这种观念及其行为有理论的支撑,从而形成了稳定的、长久的、定式的素食行为方式。这是一种自主的选择,这才能称之为素食主义者。
李利安教授认为,素食主义者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保守型的,也可以叫传统型的;一类是新型的,或者叫进取型的、拓展型的。
传统型素食者又可以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宗教信仰型的素食主义者。当然在中国内地最主要是出于对佛教的信仰,并且佛教信仰影响道教也形成了素食的习惯,而且传统的民间宗教也提倡素食,比如说一贯道在坚持素食方面也很精进。素食在宗教信仰方面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戒律制度,宗教信仰者既然信仰这种宗教,为了达到修行的目标,就必须遵守戒律和制度。从佛教来看,在印度时期的佛教中并没有明确规定素食,但是佛教传入到中国在梁武帝之后,才有了素食的规定,并且为中国佛教界所普遍接受,一直延续到今天。所以,中国佛教至今依然有三大传统,即僧装、素食、独身。这三个特质只有中国汉传佛教有,在藏传佛教以及日韩佛教和南传佛教界都没有。
第二种是健康养生型的素食主义者。素食有利于身体健康,这是当前比较公认的观念。尽管这一观念还存在着一些争论,尤其是在一些特别情况下可能还需要再做理性的面对,比如说在某个年龄阶段,如婴幼儿时期,或者是在某种特别病痛状态下,或者在一个特别的地区,特别的环境下,或某些特别体质的人群,是否一定要坚持素食,还可以区别对待。虽然在某些特定的方面看法还不太一样,但是总体上来说,对于一个正常的成年人,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素食一定是更有利于健康的。也就是说,在成年之后,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尤其是对于中国汉地的人,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素食有利于健康。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经很多,各种论证也随处可见,尤其是医学与养生方面的分析也比较令人信服。这也是今天很多中国人选择素食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种是动物爱护性素食主义者。这种类型的素食主义者在西方世界是很多的。我在九十年代认识的好几个西方朋友,都是素食主义者。其中一位是德国朋友,他当时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念博士,后来到香港科技大学工作,他一直都是素食。开始时我还以为他是喜欢我们的佛教文化,但他后来解释他就是爱护动物,觉得动物非常可爱,这就是比较典型的因为动物保护而吃素的。我还认识一位美国哈佛大学的女博士,她在西北大学居住了一年时间,也是出于爱护动物而选择了素食。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的古训,这是人类的一种价值观,今天具有这种情怀的人越来越多了。
第四种是生态保护型素食主义者。有一部分环保主义者认为,地球供养一定的动物比供养一定的植物要消耗更多的资源,为了减轻地球的负担,就应该尽可能减少家畜的蓄养,选择素食就是明智的选择。再加上自然界一些特殊的食物链结构,对一些动物的捕杀会造成生态失衡,这也是环保型素食主义者的一个重要理由。当然,生态环境保护与素食关系的科学研究还在继续,因此而选择素食的人们或许也不仅仅是因为科学的判断,而是具有一种浓厚的人文情怀。
传统的素食主义者可称之为保守型的或维护型,如保护或守卫一种制度和戒律,保护或守卫自己的身体健康,保护和守卫动物的生命,保护或守卫生态环境。虽然我们称之为传统或保守型,但并无贬义,而且以上四种传统型素食者是目前素食主义者的主体阵容。
新型素食主义者也可以分为四种。第一种是性情养炼型素食主义者。这主要是培养一种温和而慈悲的精神气质。关于这一点,星云大师曾多次提到,希望大家不要在素食本身上太过于执着,而重在培养一种尊重生命、温和善良、慈悲友爱的心境。所以,素食的生物意义在食,而文化意义在素,并由生物意义的素转化为人文意义的素,素食的背后是素心。大家可以想一想,动物被杀的时候,杀者和被杀者之间处于你死我活的激烈对抗之中,弥漫着会有一种戾气、一种残暴、一种愤怒、一种哀嚎。杀其生与食其肉,很容易或者在某个时候会与这种精神状况结合在一起,尤其是肉食者一旦联想到这种杀生的残暴与被杀者的哀怨,形成这种负面的观念之后,很可能就会形成一种恶性的情绪循环,对你的性情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素食会在心境方面不断向温和慈悲方向靠拢。另外,也有人认为,食肉者一般比食素者更加凶狠威猛,也更容易暴躁。尽管这种观点可能还缺乏足够的科学证据,但许多人会以动物为例进行说明,如食肉动物都比较凶,比如说虎、狮、豹等;食草动物都比较温顺,比如牛、马、羊。那人是不是也是这个样子呢?其实人文情怀的养成并不见得一定要以科学依据为基础,今天很多人提倡素食,最主要就是希望养成一种相互尊重的、慈悲的、温和的性情。
第二种是简朴生活型素食主义者。当前日益流行的极简主义会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选择简单化的生活方式。素食肉食都来自于自然,但相对于肉食来讲,素食不但在自然形成方面更加直接简单,生于大地之中,汲取水分,沐浴阳光,在光合作用中形成可以食用的材料。而肉食则需要更加复杂的环节,它需要大地生产的材料的喂养,经过自身的新陈代谢作用之后,形成可供人们食用的肉食。而且从食品的加工与食用方式来看,素食也更加方便简洁,比如说动物要经过杀、剥、清洗等复杂工序,不但毛茸茸,而且血淋淋。两相比较,素食则比较清洁简单。选择简朴的生活,在衣食住行的“食”方面,就表现为吃素。我觉得这也是一种高雅质朴的时尚,也是素食主义发展的新动向。
第三种是清新心智型素食主义者。一些人认为,动物的肉不干净,尤其是现在中国的各种肉食产品。另外,动物缺乏智慧,愚蠢昏沉,尤其是中国人最常食用的猪肉,若与猪联想起来,那更是一种肮脏、愚笨、懒惰、多淫、昏聩的形象。与肉相比,蔬菜和粮食则朴素纯洁,清新轻松。他们认为,食肉容易导致心智的浑浊。这可能也仅仅是一种人文理念,而非科学的结论。但对于这些人来说,心智的纯洁、头脑的清新、生命的觉醒是一种健康的精神状态,而要达到这种状态,就应该告别肉食,选择吃素。佛教徒在论证素食的好处时,也经常以此作为重要理由之一。
第四种是会通天地型素食主义者。他们认为植物更直接地来自于天地,而动物有自己一套复杂的生命系统,不像植物那样直源于天地,甚至可以说,动物与人一样,也是生活在天地之间,同样面对与天地关系的处理。天在上,地在下,人处其中。素食植物根植于大地之中,沐浴阳光之下,滋润雨露,经受风霜,与天地直接贯通。人食素,融会天地之化育,摄取天地之精华,在生命的深处与天地直接会通,形成一种内在的生命贯通体系,从生理到心理都有助于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种观念类似于《周易》的天地人“三才一体”。对于此类素食主义者来说,三才一体不主要是一种生命解释与生命疗愈体系,而是一种会通天地的精神境界。这是素食主义者在哲学领域的最高境界。
以上四种素食主义者在目前虽然人数还很少,但是已经出现。与传统的四种类型的素食主义者相比,这四种新型的素食主义者都属于拓展性,或者说是进取型的。传统型的素食主义者,即使是出于宗教信仰的素食主义者,也都有科学的依据或试图建立在科学解释的基础上,而这四种新型的素食主义者则基本上属于一种人文的情怀,而且应该说是一种更高级的理念,试图追求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尤其是三才一体、汇通天地的理念,走的更远,也走的更高。
关于对进取型素食主义者的理解,李教授说,我们中国人喜欢寄情于物,喜欢用外在的物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比如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尤其是植物更能表达中国人的一些志向和情感,比如说松柏、竹菊、梅兰等等。花鸟虫鱼在中国人的文化系统中不仅仅是生物的存在,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理念的象征。我们和植物的一些沟通,都有可能转变成一种哲学的理念和精神的诉求。所以刚才所说的四种新型素食主义者都是从素食的纯食物意义扩展到文化意义上来,也就是以物传情,以素食来表达某种精神的追求。
在发言中,李利安教授还多次谈到星云大师的素食理念与大师的素食故事和开示,并介绍了在佛光山与星云大师共用佛光面的经历以及对佛光山素食文化的体验与心得。李利安教授还向上海大觉文化的妙普法师介绍,西安素食的新理念和新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素心铭餐厅支撑起来的,而且他们和佛教界有沟通,和法师们有来往,对法师们非常尊重,服务质量和饭菜质量也非常好,更重要的是他们传承佛光山的素食理念,引领大陆素食文化的新风。虽然多年来几易其址,艰难推动,但是相信他们会越办越好,因为他们有信念,有气魄,有胸怀,有信仰的支撑,希望佛光山的精神能够进一步浸润素心铭,也希望素心铭在素食原材料的选用、制作、餐厅氛围、素食理念的提升等方面坚持原则,不断进取。他说,在今天的与谈人当中,妙普法师代表佛光山,我和史总代表西安消费者,两位李总代表素心铭,希望我们彼此呼应,“三位一体”,把西安的素食文化做的更好更强。
上海大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于2008年1月成立,是一个佛教图书出版发行公司,目前以星云大师著作为主,已出版《人间佛教回归佛陀本怀》《佛光菜根谭》等。
本期书友会以《和星云大师一起吃饭》、《素食达人》为读本,以“食”为突破口,谈论素食对身心及对环保的重要意义,是大觉文化书友会第一次在西安组织活动。活动现场,素心铭餐厅的厨师长现场为大家烹制并传授了黑胡椒面的烹饪方法及技巧,悠悠的面香沁人心脾,让现场观众赞不绝口。
在主持人妙普法师妙语连珠的引述及发问中,其他嘉宾分别从各自的食素经验、经历展开阐述。“素以心为发端,以心为结束,如此得素心以铭志”,此语也深刻解读了星云大师一碗面的哲学内涵与精神。(文:王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