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7日-19日,以“自在人生、慈悲情怀”为主题的第十五届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在浙江普陀山举行。出席本次盛会的宗教界人士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副会长道慈法师、珠康活佛、明生法师、永寿法师、宗性法师、妙江法师、明海法师、静波法师,中国佛教协会秘书长刘威先生,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浙江省佛教协会会长怡藏法师,台湾中国佛教会副理事长心茂法师,台湾新北市佛教会理事长净耀法师,台湾观音文教基金会董事长吴天池博士,日本京都临济宗南禅寺派管长中村文峰长老代表福山正昭长老,日本中国观音灵场会首任会长、冈山西大寺住持坪井全广长老,日本多喜山大圣院住持吉田正裕法师等高僧大德以及普陀山佛教协会特邀理事、普陀山佛教造像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巍先生出席。出席本次盛会的有关领导有:国家宗教局一司副司长张廷仕,浙江省民宗委副主任倪忠扬,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黄健全,浙江省民政厅副厅长王忠志,浙江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总规划师顾浩,浙江省旅游集团副总经理姚志明,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党工委副书记、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马国华,舟山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伟,舟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夏亚红,舟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方维,舟山市政协副主席、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主任蒋志伟等党政领导。
本次文化节由五大活动组成,即南海观音开光仪式、普陀山观音论坛、普济禅寺“点亮心灯”传灯祈愿法会、一山一寺禅师圆寂700周年纪念法会、朝拜佛顶山。其中观音论坛于17日下午2点在普陀山宝陀讲寺隆重举行,主题是“信任 信心 信仰”。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院长李利安教授与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成都文殊院方丈宗性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柏林禅寺方丈明海法师,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圣凯法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温金玉教授同登论坛,在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常务副院长会闲法师的主持下,就观音文化及其当代价值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第十五届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观音论坛)
作为主持人,会闲法师首先对观音文化相关话题进行了解释,并邀请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宗性法师和明海法师就相关问题发表了看法。他接着说:“当今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也随之给人们带给很多压力,人们生活的节奏变得特别的快,由此导致很多人内心的空虚,甚至引发心理的疾病。信仰是对治这些问题的一剂良药,正确而坚定的信仰除了宗教的热情之外,还需要具备理性的思维。众所周知,佛教源自印度,在佛教众多的信仰中,观音信仰是最著名的一种。观音信仰早已广传民间,深入人心。佛教经常讲要正本清源,就是要求我们用理性的思维去寻找和认识佛教的信仰。在早期历史中,观音信仰是什么样子,思想内容又是如何,在印度佛教当中,观音信仰拥有什么样的地位和影响?”
(李利安教授)
应会闲法师的邀请,李利安教授为听众解读了观音信仰在印度的起源和发展情况。他说,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当中,对宇宙和人类自身的探索不断地演变。人类的总体目标就是通过探索真理来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服务。历史上不同的文化分别存在着不同的“真理”,这些真理有可能是不一样的,于是形成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学说乃至不同的信仰,汇成不同的人类文明体系。近代科学出现之后,凡是科学能够予以印证的,被称之为真理;凡是科学不能予以印证的,则被称之为信仰。所以就出现了科学和信仰的两种划分。在探索世界的本质、探索生命的奥秘、探索人类终极归宿的过程中,有一类是无法用科学来印证的,我们权且称之为“信仰”。当然,我们也知道,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所遭遇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人们发现科学不是万能的,科学不能绝对解决一切问题。告别“科学万能”的偏见之后,我们发现宇宙和人类自身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而科学却是有边际的。科学的有边际与真理探索的无边际形成一对矛盾。于是,今天人们更多的是采取一种理性、客观和中立的方法来看待科学与信仰的关系。以此来看,科学与信仰都是人类探索宇宙、世界、人生奥秘的一种努力,它们在共同接近人类所需要的真相。最近比较火的一个比喻是说,当科学家登上山顶时,佛学家已经在山顶恭候多时。科学家问佛学家:你是怎么上来的?怎么没看见你前来此地的脚印?佛学家回答,因为我走了不同的道路!先不论这个比喻是否完善,但至少说明科学是用实证的方法探索宇宙的奥秘,信仰是用另外一种方式探索宇宙的奥秘。
本着这样的一种态度,我们来说说观音信仰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关于观音信仰的起源,在座各位应该都知道,观音是古佛再来,远古时代的正法明如来,倒驾慈航,现作菩萨。可是人类在认识观音的过程中,一开始对此却是毫无所知的。最早感知并认识观音大概是从公元前1、2世纪左右开始的,地点在古代印度南部的海滨。我们这个会议厅墙壁上挂的那幅巨大的书法作品写的就是《华严经》中的偈颂:“海上有山多圣贤,众宝所成极清净。……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利众生住此山。”这里所说的那座山指的就是南印度海滨的一座山。为什么会在那里呢?古代印度佛经记载,早在公元前3世纪的阿育王时代,就有一位比丘,用神通之力震慑了阿育王,使阿育王转信佛教,从此用佛法统治天下。这位比丘为什么会出家呢?《阿育王经》记载,他父母到海外经商,遇到海难,双方亡故,他因此出家,后来精进修道,终于证得阿罗汉果,并获得神通。这个故事说明历史上南印度与海外存在着商贸往来。从其他一些资料我们更可以看出,这种海外贸易是相当发达的。在源源不断的财富后面,是海上探宝与商贸的险象环生!很多文献记载南印度到斯里兰卡的航路充满危险。《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所说的罗刹难、黑风难都反映了此种景象。在现存的资料中,可以看到这样的说法,在南印度与斯里兰卡的航路上,有一匹宝马能够救度各种海难。这种救度中有几个明显的特征:一是要绝对相信宝马;二是要呼唤宝马的名号;三是心里要绝对清净,不要再为罗刹以及财宝所牵挂。这些都与佛法相应。有的文献说宝马是世尊,有的说是某个夜天,总之可能并非一批马,而是某个救世尊者的显化。按照《大乘庄严宝王经》的说法,这位在南印度海滨救度海难的宝马就是观音菩萨。这是观音菩萨在人间救难事迹的最早呈现,也是观音信仰的最早表现形态,或者说是人类认识观音的最早体现。《华严经》说观音的道场就在南印度海滨,其位置正好就在海上贸易的出海口。在这个时候,人们所知道的观音是一位海上救难者。后来,人们才知道,原来观音不仅在海上,还在陆地和空中展开全方位的救难活动,这样,观音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成为一名在现世救苦救难的尊者。按照佛教的信仰,这样的思想为释迦牟尼佛所开示,并记载成为《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在公元1世纪大乘佛教兴起后呈现于世。
在早期,人们所信仰的观音是在我们这个世界救苦救难的圣者。后来,出现了另外一种净土类经典,其中说到观音不仅仅是我们这个世界的,还是遥远的彼岸世界也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一位圣者。净土信仰出现的也很早,但在早期的净土经典《阿弥陀经》里并没有观音的记载。几百年之后出现的《无量寿经》中说,观音于过去世在这个世界经过长期的修行,功德圆满,才成为极乐世界的三圣之一。在《观无量寿佛经》中,释迦牟尼佛十分清楚地告诉我们,在遥远的西方极乐世界里,既有阿弥陀佛,也有观世音菩萨,还有大势至菩萨。观音菩萨在那里接引念佛人在来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些净土经典虽然都被视为释迦牟尼佛所说,但大乘佛教认为,因为机缘不同,净土经典出现于世便有先后之别,这也体现为人们对观音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那么,观音到底是在我们这个世界还是在遥远的西方世界?《授记经》告诉人们,观音在西方极乐世界获得阿弥陀佛的许可,来到我们这个世界,协助释迦牟尼佛救度众生。这样,我们这个世界的观音与西方极乐世界的观音就圆融一体了。观音信仰的内涵也从此岸的、现世的救苦救难拓展到彼岸的、来世的接引。可见,人们对观音的认识是在不断完善的。到这时,人们才知道,观音不仅是从遥远的过去走来的,是古佛的倒驾慈航,也是从遥远的彼岸世界走来的,是西方圣者来到了人间。
(论坛现场)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观音的认识只局限于他力救助,认为观音只是一种未知之力的拥有者。可是我们知道,大乘佛教的初期,与现世救度相呼应的还有一种般若思潮。大乘佛教初期的经典大讲般若智慧,可是在那个时候,人们不知道观音与智慧有什么关系。早期大乘佛教般若类经典只是一些杂类的单本经,如《金刚经》,完全没有观音的影子。后来又出现八千颂般若,也没有观音菩萨的出现,一直到了第三期的大品般若经出现以后,人们才发现观音也在释迦牟尼佛的般若法席之中,不过也仅仅是听法众之一。随着大乘般若经典的大量出现,到了后来,人们才知道观音的般若智慧原来也非常高超,甚至可以代佛说法,成为般若的最高代表之一。到了这时,人们终于知道,观音不仅仅是神力无边的现世救度者和彼岸接引者,更是智慧如海的大菩萨,观音的内在智慧和精神感召力可以引导众生证得智慧,获得心灵的净化和终极的解脱。在佛教经典《授记经》、《楞严经》里,观音的智慧极具特色,在《华严经》里面,观音菩萨虽住大悲行门,但能够将现实中的救苦救难与内心的清净智慧结合在一起,在解救众生的苦难之后还要引领众生获得无上的智慧。至此,人们对观音菩萨的认识又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观音菩萨的形象更加饱满了。
世人对观音的认识过程也就是佛教自身发展的历程。到了公元六七世纪,密教出现,观音的信仰形态更加丰富多彩。观音以咒语的神通、手印的神力以及内在的观想等方式激发和维系众生的信仰,并以多手、多臂、多头、多眼等奇异之相出现,意在收摄众生、加持众生、接引众生、解脱众生。观音菩萨的慈悲以一种全方位涵摄的形式传播,观音的法门也迅速增多,在中国最著名的就是观音菩萨《大悲咒》和六字真言。于是人们对观音菩萨又有了新的认识。
从佛教的立场来说,人类对观音认识的历史就是释迦牟尼佛因机施教而不断吐露出来的真相,并在后世因缘成熟之时呈现于世,这就是印度佛教观音信仰发展的历程。这一历程体现了观音信仰的博大精深。在时间方面,观音贯通古今,古佛再来,并将走向永恒的未来;在空间方面,观音链接中西,即我们所在的这个娑婆世界和西方极乐世界。从其品格与精神风貌来讲,观音既有救世的神力,又有内在的智慧,外在的救苦救难与内在的清净超脱结合在一起。人们对观音的认识呈现为观音信仰的发展史,这同时又受到各个时期历史发展的影响,汇聚了大乘佛教所有菩萨的基本品格,从而支撑起大乘佛教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观音信仰让人们立足现实,了解并解决现实的问题,自信而勇敢地生活;观音信仰让我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让遥远的彼岸不再陌生;观音信仰也引导人们获得内心的清净,解决内心的问题,并获得无上的智慧和最终极的解脱。一部观音文化的发展史,就是佛教不断完善、不断走向人间的历史,其最终走向圆满的结局正是大乘佛教不断体系化和完整化的结果。
(李利安教授)
在中国人民大学温金玉教授对观音净土及相关问题进行阐释之后,主持人会闲法师接着说:“目前观音信仰已经在中华大地非常盛行,同时,作为观音道场的普陀山,在圣地崇拜的过程中,以及在妙湛老和尚等前辈的主持下,呈现出生机勃发的态势。但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作为民族精神重要寄托的观音信仰,如何进一步发挥其现实的价值,仍然是普陀山为代表的全体佛教界应该关心的重要话题。尤其是在目前一带一路建设的形势下,普陀山的观音文化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对此,李利安教授回应道: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文明的交流互鉴,文明交往互鉴的前提是自身文化所具有的魅力。观音文化在当前的一带一路建设当中,的的确确可以代表中国文化中最具魅力的那个部分。理由有以下几点:
第一,观音信仰传入中国之后,很快在中国扎根,而且彻底地实现了中国化,成为中国文化的突出代表。佛教最初进入中国的时候,般若理论依附玄学,或者与玄学相互激荡,彼此竞争,理论家们在努力探索佛教扎根中国的路径。在这一过程中,佛儒、佛道之间的斗争非常激烈。无论是理论的辨析,还是制度的调整,或者是三教的论争,都构成当时佛教头面人物的头等大事,而观音菩萨,一传入中国,就站在苦难的第一线展开救度工作去了,而且取得了重大的成功,获得了民众的爱戴,观音信仰由此迅速传遍中国的大江南北,可谓所向无敌。这正是观音文化的魅力所在!观音信仰的这种传播路径与势头,使那些因为佛教而引起的论争显得没有力量,甚至失去了意义。宋代以后,观音信仰彻底中国化了,应该说是所有菩萨当中中国化最彻底、最到位的,当然我们也看到弥勒信仰也彻底中国化了,但其前后的跌宕与断割性比较强,而观音文化的贯通性极强。观音文化后来在印度消失了,在中亚也消失了,在东南亚后来也不流行了,所以中国成为观音文化的集大成之地,并由中国传到日本、韩国、越南等地。观音文化堪称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
第二,观音信仰具有很强的国际性。观音文化在历史上曾经在印度、中亚、斯里兰卡、东南亚等地有广泛的流传,至今留下很多历史的遗迹,成为世界的文化遗产,在这些星星点点的遗产以及由此所贯通的信仰回归过程中,观音文化具有了国际性的存在,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当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观音文化的遗迹,这些文化遗产说明观音文化具有国际性的构架,这是一带一路建设当中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为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提供了支撑。
第三,观音信仰是目前中国佛教信仰体系中实力最强、普及度最高、信众最多的一种佛教信仰,所以是一种最有传播力量的信仰,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过程当中,无论是从经济力量,还是社会基础等方面来看,都能开辟出一条自己的道路。
第四,观音文化当中有很多普适性价值理念。观音的菩萨心肠与济世情怀、行善积福的伦理倡导、清净自在的境界等都具有普适性,还有观音菩萨的威神之力,对观音信仰者来说也是一种感召之力,这种力量既可以依赖,也可以激发他们的生命潜力,还可以给他们自信,给他们无畏,给他们战胜困难的希望!让他们勇敢地面对现实,鼓舞他们努力解决现实的困难。观音信仰中的因果、缘起、中道、包容、慈悲、清净、圆融等等,都是由观音信仰支撑起来的价值体系,都具有普世性,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闪光意义的部分。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当中,在搭建民心相通和文化互鉴的过程中,观音信仰都具有无比的力量,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观音文化当然也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论坛现场)
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这个道场经历了从南印度海滨的布怛洛迦山到中国浙江舟山的普陀山的转换,这种转换前后经历了500余年的历史,才得以最终完成。在佛教的信仰当中,观音菩萨的宫殿也好,道场也好,都是非常的清净,非常的庄严。普陀山今天取代了佛教信仰当中的观音道场地位,我们是否做到了信仰当中的普陀山的形象呢?仅仅从这幅书法中的文字就可以看出佛教所说的观音道场的几个特点:
首先,位置方面是在海上。当然我们今天知道,这种海上的位置是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出海口上,无论是南印度海滨的布怛珞珈山,还是我们现在所处的舟山,都是海上交通的要冲。
其次,人员方面是圣贤所居住的地方,就像这幅书法中所说的“多圣贤”,在座的各位应该都是圣贤之辈。圣贤是什么样的呢?圣贤是有崇高的理想,有高尚的道德水准,有高超的智慧,这样的人很多,所以才叫“多圣贤”。
再次,景观方面,这样的山是非常清净的,所谓“众宝所成极清净”,这种“清净”应该有多重的含义,一方面像这首偈颂中所讲到的,有花,有果,有泉,有池,这种自然的景观非常的清净庄严。但是更重要的“清净”应该不仅仅是器世间的美丽,而应该是众生世间的清净,两者相互激荡才形成了一幅清净庄严的景象。这样的景象,我们能否做到呢?另外,偈颂的后面还讲到了,观音菩萨在此。那么我们的普陀山是否也是观音菩萨在此。
我们今天上午在法会的现场看到了南海观音,高达三十三米,非常庄严,尤其是仪式刚刚开始的时候,阳光出现,照射下来,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瑞相,并将其视为冥冥之中观音菩萨的一种感应,从而坚信观音菩萨真的在此。那么,偈颂中说观音菩萨在此干什么呢?“为利众生住此山”,可见观音在此的目的是利益众生,这是观音菩萨在此的合法性所在。我们是否像观音那样利益众生了呢?我们知道,普陀山已经做了大量的利益众生的工作,今天,无论是普陀山的建设,还是佛学院的发展,尤其是观音法界、观音圣坛的建设,既有巨大的投资,也有崇高的理想,我相信这些理想未来一定能够发挥巨大的价值。
(论坛现场)
在今天文化非常发达的时代,在文明不断进步的时代,在多元文化激烈竞争的时代,佛教文化作为最有实力的一种中华文化,如何彰显自己的魅力?从观音信仰这个角度来看,在未来的观音文化推广当中,我们至少应该知道:
第一,观音代表着一种崇高的目标,因为观音有自己的弘愿,我们从《悲华经》《授记经》等经典中可以看到,观音曾经发下宏大的誓愿,从而得到佛的受记,未来成为观音菩萨,并在更遥远的未来还要成佛。所以,我们也应该有宏伟的目标。
第二,观音菩萨代表着一种力量,所谓“威神之力”“无作妙力”“神通之力”。 按照佛教的信仰,观音菩萨不仅仅是自己保有这种力量,而且能够给众生这种力量。所有信仰观音的人都可以从观音菩萨的外在力量当中获得一种依赖,获得一种鼓舞,获得一种自信,所以观音可以给人们勇敢,给人们面对困难的胆略和勇气,人们是否能够从观音的外在力量当中激发出自己的这种内在力量,这恐怕才是观音力量信仰或者叫保佑信仰的关键所在,也是观音信仰未来发展的趋向。
第三,观音菩萨也代表着一种情怀,一种慈悲的情怀,救世的情怀,利益众生的情怀。这种情怀我们今天能否具备,我们是否能像观音菩萨那样利益所有的众生,像民间所讲的,观音娘娘,观音老母,观音妈妈,包括圣凯法师刚才说的观音姑妈,都是非常亲近的,零距离地和所有众生接近,而且走进众生的心灵深处。总之,观音菩萨是一种情怀的化身,代表着人间的温暖,人间的柔情。
第四,观音菩萨代表着一种智慧,什么样的智慧呢?一种清净的智慧,一种超脱的智慧,一种看破放下、清净自在的智慧,一种接纳一切、包容一切、圆融一切的智慧。我们能不能做到在起伏变化的社会里,在尔虞我诈的世界里,在激烈竞争的社会里,看破一切、包纳一切、接受一切、超越一切,我们能不能做到面对一切而勇敢无畏、超脱自在。我想这恐怕是所有中国人都需要的精神,也是世界各国人民都需要的。
总之,观音菩萨的这种弘愿、这种情怀、这种力量、这种智慧,都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我想这些精神品质无论在未来观音法界的发展,还是对于佛学院未来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普陀山作为观音菩萨的第一道场,雄踞天下,形成一山独大、万山呼应的道场格局,我相信,普陀山在未来的发展中一定能够把观音菩萨的这些精神全方位地传递给世界各国人民,造福于整个人类的未来世界,也就是习主席所说的,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文:徐慧茗)
(编辑:郭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