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 分享到:
  • 返回

新闻动态 | 李利安教授:纵论观音信仰的历史流变

发布时间:2020-10-14

DF28

(现场剪影)

2020年10月12日,南海佛学院观音大讲堂正式开讲。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所长李利安教授应邀在作《观音信仰从印度到中国内地的演变》的学术讲座。原三亚市政协主席、南海佛学院副院长赵普选、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桑吉扎西在观音大讲堂启动仪式上分别致辞。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华、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宽运法师以及日本、蒙古、尼泊尔等国的高僧或文化团体发来贺信。这些致辞和贺信或赞叹108米三面观音造像的感召之力,或肯定观音文化的历史地位与深远影响,或期待观音文化价值的现代彰显,或就观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出希望与努力的方向。

1567B

(讲座现场)

观音大讲堂启动仪式之后,黄夏年教授和李利安教授分别作了以南海佛教和观音信仰为主题的讲座。作为本次讲堂的核心话题,李利安教授在讲座中,从观音信仰形态的角度,以汉文资料为主,借助中国译经史,对观音信仰在古代印度的产生、发展、民间流行以及向中国的传播历程和中国化表现等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分析了观音信仰之所以成为中国最具感召力的神灵的根本原因。他认为,观音信仰最早产生于印度南方海滨,属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之地,从最初起源来讲,是与发财致富的梦想所激发的海上冒险行为直接相关的一种信仰现象。从海上救难到具有更加广泛意义的神力保佑,从纯粹的神力保佑到同般若智慧及净土往生的合流,再到民间出现的解疑释惑信仰的大量流行,印度古代观音信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变化过程,直到7世纪后全面密教化,从而在经典、法相、修持方法、乃至信仰旨趣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转型。而观音信仰向中国的传播也经历了一个渐次展开的历程,从3至6世纪以神力保佑信仰为主,到7世纪之后密仪持咒型、智慧觉悟型、净土接引型观音信仰的开始流行,再到唐以后解疑释惑型观音信仰的成型,中国的观音信仰经历了印度渐次输入与本土自主选择和不断丰富、不断演化的文明交流过程。经过中印文明的交流互鉴,观音信仰在唐宋时期开始形成一种完全中国化的宗教文化体系,体现在观音的身世、显化、感应、道场以及经典、信仰旨趣和神团体系等很多方面。观音信仰的输入,弥补了中国原有文化之缺失,有利于更加全方位应对人性之需求,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结构及基本情趣以及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均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16060

(沙龙现场)

在下午的沙龙活动中,李利安教授与黄夏年教授、周弘云教授及顿入法师围绕“南海佛教与观音信仰”进行了主题对话。在对话过程中,李利安教授首先表达了对黄夏年教授有关南海佛教战略思考的赞同。李利安教授指出,由海南佛教提升到南海佛教,体现了印顺大和尚和海南省的国际视野以及其同国家战略的主动配合,并且这样的提升也受到了国家的重视,三亚佛教圆桌会议及博鳌论坛宗教分论坛的设置,还有南海佛学院的国际化定位等,都反映了国家对南海佛教的重视。李利安教授还特别强调了对观音信仰的全面理解与准确把握问题,他认为观音信仰不是单纯的保佑与被动的祈求,而是集智慧启迪、心灵净化、慈悲感召、净土接引、信心激发等美好诉求于一体的文化体系与精神现象,是中国佛教、道教、儒家、民间宗教、民间信仰一直信仰或认可的崇拜对象,被中国人冠以观音妈妈、观音娘娘、观音老母、慈航真人、劝善圣人等最具亲和之力的名称,被民间视为中华民族的保护神和最具感召力的慈悲女神。这是一种值得珍惜和保护的佛教传统和文化资源,我们应该在全面挖掘和系统整理的基础上,实现观音信仰与现代文化及现代生活的全面接轨,发挥其在精神、文化、社会等各个层面的积极作用。

D4BE

(李利安教授)

在最后的现场问答环节,李利安教授回答了听众有关观音信仰与儒家文化的关系、藏传佛教观音信仰与汉传佛教观音信仰的区别及南海观音文化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未来发展等问题。他认为,观音信仰与传统佛教出离世间的情趣截然不同,是一种积极入世、勇敢面对现实的文化,表达了人们试图解决问题、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这与儒家文化的宗旨是完全一致的,这也是观音信仰之所以能够扎根中国的关键因素。而在后世的发展过程中,儒家的忠孝仁义特别是宗法系统下的各种现实诉求与文化特性均渗透到观音信仰之中,出现倡孝、劝善、送子、延寿、发财等各种各样的观音信仰,与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实现了完美的对接。这种对接,从魏晋时代已露端倪,到宋代以后全面合流,观音信仰也因此成为儒佛链接的核心要素之一。关于三亚的南海观音文化,在缺乏地方历史文化底蕴支撑和厚重的信仰传承的背景下,难以撼动古来天下公认的南海观音系统,与新的地理概念结合的南海观音必须在与古来的南海观音彼此链接与圆融呼应中另辟新径。事实上印顺大和尚对此早有认识并提出了明确的文化定位,而三亚的观音文化也具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全球最高的三面观音造像、雄踞南海的独特地理位置、南海国际地位的凸显和国家的战略应对、南海周边国家与中国的佛教文化关联以及三亚政教各界领导所具有的全球视野和开放胸怀等,都预示着新的南海观音文化必将成为新时期中国观音文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借助这种开放的气势,一定能够实现印顺大和尚所说的,将慈悲与爱传递给全世界。

1550E0

(现场剪影)

观音大讲堂的首次开讲,标志着以国际会议中心为主体的三亚南山文化区新一期建设项目正式完成并投入使用,这是在三面观音像划归南山寺统一管理以后三亚观音文化区建设过程中的又一次重大进展。这座离海最近的大型会议中心,位于一望无际的南海岸边,与108米的三面观音像相映生辉,格外典雅明丽,清净庄严。观音大讲堂开讲之后,南海佛学院开学典礼及观音文化月活动也将相继盛大登场。

1583F2

(现场剪影)

海南省三亚市拥有世界上最高的海上观音圣像。这尊三面观音建成于2005年4月,高达108米,其中三面分别持箧、持莲、持珠,分别象征着智慧、平安、仁慈。观音大讲堂是南海佛学院为了传承发展以观音文化为核心的南海佛教的一个重大文化工程。印顺大和尚赞叹中国观音信仰体系历史悠久且保存完整,提出“学习南海观音的能力”的号召,特别期望通过包括观音文化在内的南海佛教文化,建立南海周边国家友好交流的纽带,正如普陀山佛教协会会长道慈大和尚在南海佛学院首次开学典礼的致辞中曾说过的,“让观音文化通过南海佛学院传播得更远,让中国魅力走向世界”。(文:屈倩)

ACCB

(三面观音像/转载自中新网)

(本文部分图片转载自南海佛学院公众号)

上一篇:我院讲师李心苑博士参加“利玛窦与中西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发言

下一篇:“太白山佛教文化座谈会”在太白山佛教艺术博物馆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