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6日晚,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郑伟宏教授应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邀请,在西北大学太白校区做题为《玄奘与佛教因明》的主题讲座。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院长李利安教授主持讲座。西北大学哲学院王雪梅教授、历史学院讲师李永斌博士、白冰博士、西北大学国际文化学院讲师曹振明博士,以及来自西北大学及其他高校的学生、闻讯赶来的西安市玄奘研究爱好者等共70余人参加了本次讲座。
(郑伟宏教授)
(李利安教授主持讲座)
讲座开始时,李利安教授首先对郑伟宏教授三十多年来所做的因明学研究进行介绍,并对郑伟宏教授在玄奘因明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表示敬佩。在场听众对郑伟宏教授“荣归”长安报以热烈掌声,表示欢迎。
郑伟宏教授首先为大家讲述了自己三十多年来在玄奘因明研究领域的坚持与坚守,并介绍了百年来国际因明研究的现状、贡献以及国内外主流学界对玄奘因明的解读,以及对其本人“一家之言”的批评与启发,他认为,正是学术上的争鸣与批判成就了自己的学术研究。
在讲座的第一部分中,郑伟宏教授简单明了地介绍了印度佛教因明的三种论证方式,即:古印度“正理派”的“五分作法”,陈那因明的“三支作法”,以及法称因明所的演绎论证法——玄奘大师传译的因明学是对陈那因明学的继承和弘扬。因明学包含了辩论术、逻辑学和认识论三个方面,他认为,陈那因明为印度有演绎逻辑打下了基础,法称因明是印度逻辑史上第一个演绎体系,法称因明在辩论术、逻辑和认识论三方面对陈那因明有根本的改造。国内外很多因明研究常常简单地用法称因明来解释陈那因明,既歪曲了陈那因明,又不能得到法称因明的正解,而玄奘汉传因明正是打开陈那因明体系的一把钥匙。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郑伟宏教授以“声是无常”为喻,生动地阐释了印度因明学“除宗有法”的辩论传统,讲解了玄奘解读和弘扬陈那因明体系的历程。郑教授认为:玄奘法师西行求法,脚踏实地,其因明造诣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代表了当时印度的最高水平;玄奘回国后专事译讲,从印度带回因明著作36部,在开始译经时即率先译出了陈那门人商羯罗主所撰的《因明入正理论》,随后又译出陈那本人的早期代表作《因明正理门论》,可见其对因明的重视。要对玄奘的因明思想作出全面准确的评价,必须以唐疏为依据,通过研究窥基的《因明大疏》以及日本保存下来的珍贵的唐疏,郑伟宏教授认为玄奘的译解是对陈那因明既忠实又有权威的解释,“同、异品除宗有法”是解读陈那因明的关键,可惜很多研究并未对这一信息基于足够的关注。
(讲座现场)
讲座第三部分中,郑伟宏教授从因明学传播方面解读了玄奘大师的历史贡献,他认为玄奘历史贡献可以用八条来概括:第一,学习因明的起点很高,得到了印度几乎所有因明权威的亲自传授。第二,学习的内容非常全面,几乎研习了他那时代新、古因明的所有代表性著作。第三,反复学习,精研因明经典,详考其理,穷源竞委。第四,继承和整理三种比量理论,使陈那因明臻于完善。第五,善于运用,敢于超越,是运用因明理论于论辩实践的典范。第六,准确翻译和诠释陈那因明大、小二论。第七,把陈那新因明的过失理论扩大到自比量和他比量,使得过失论更为丰富和细微。第八,留下一把打开陈那因明体系的金钥匙。
讲座最后,郑伟宏教授表示:尽管在因明学研究领域中,自己的学说是少数派,是与传统的演绎说决裂,但也是“独树一帜”,是实事求是地还陈那因明以本来面目。因明这一“绝学”需要在烈火中重生,若能来一场学科性质的大普及,搞清楚陈那因明的论辩逻辑性质,因明领域许多围绕常识问题的重大争论必将迎刃而解。
(王雪梅教授)
(曹振明博士)
在讲座最后的讨论和提问环节中,王雪梅教授就讲座中提到的关于玄奘大师翻译中所用的“诸”和“若”的字义向郑伟宏教授请教,郑教授通过介绍自己对玄奘译场参译者神泰论疏中“诸”和“若”的在义理上的契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解读。曹振明博士针对玄奘大师汉传因明学的传播时间和范围提出了问题,郑伟宏教授对因明学由中土玄奘、窥基到海东慧沼、智周四代的传承作了解读,并叙述了近代因明学从日本回传的情况。
最后,李利安教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他通过郑教授所讲的“烟”和“火”的因明论证以及“声是无常,所作性故”的例子,进一步勉励大家学习因明“绝学”,提升学术兴趣和研究水平,并对郑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再次表示感谢,最后,讲座在掌声中圆满结束。
特别鸣谢:本次讲座由西北大学党委宣传部、社科处与玄奘研究院共同主办,由西安见月忘指传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我们对此深表谢忱。(文:姚腾)
(编辑:郭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