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9—31日,李利安教授在台湾佛光山为“2016年国际青年生命禅学营”的学员们授课,题目为《中国汉传佛教信仰格局的转变——从四大菩萨到五大菩萨》。
(李利安教授)
内容主要有:第一,解题,对信仰、佛教、汉传、菩萨几个概念的阐释;第二,对中国汉传佛教的历史进程进行简单勾勒,将其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第三,对中国汉传佛教传统信仰的基本内涵进行了揭示;第四,对中国汉传佛教菩萨信仰的基本框架进行解读,并从四个方面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举例说明其体系松散、神性弥漫、义理不彰、个性不彰、功能趋同等问题;第五,中国化弥勒信仰的鲜明特征:从天上净土到人间净土,标志着空间关注点的转移,即从向往彼岸到关注此岸;从当来下生到当今下生,标志着时间关注点的转移,即从向往未来到关注当下;从上生决疑到下生开示,标志着学理关注点的转移,即从精深的理论建构转移到通俗易懂的理念传播;从天冠庄严到袒胸亲和,标志着身份地位的转移,即从身相庄严、身份独尊到身相慈祥,身份随众,与民众亲和无间。
(活动现场)
中国化弥勒信仰的目标就是笑口常开(幸福快乐);其修法就是大肚能容(包容超脱);其理论就是六根清净(般若方便)。
弥勒菩萨加入中国汉传佛教菩萨信仰体系,四大菩萨格局转变为五大菩萨格局,菩萨信仰体系趋于完善,这首先表现在愿、行、悲、智、慈五级次第的形成:地藏菩萨——大愿(立誓);普贤菩萨——大行(精进);观音菩萨——大悲(拔苦);文殊菩萨——大智(悟空);弥勒菩萨——大慈(与乐)。五级次第既使菩萨信仰更加有力地彰显了大乘佛教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而且使大乘佛教的根本目标更加清朗鲜明。其次表现在个性彰显、彼此分工、相互呼应的有机关系形成,即:地藏菩萨——来世最低保障、现世业障消除;普贤菩萨——参学而入法界、修行次第有道;观音菩萨——面对现实苦难、勇于承担责任;文殊菩萨——立足般若法门、智慧通向终极;弥勒菩萨——贵在灵活运用、开心见证境界。
中国汉传佛教信仰格局转变的基本趋向体现在:1、人间化、生活化;2、简易化、通俗化;3、哲理化、精神化;4、乐观化、阳光化。中国汉传佛教菩萨信仰格体系的转变是人间佛教发展的产物,也是人间佛教的重要支撑。
(编辑:郭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