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返回

讲座回顾 | 傅新毅教授:罽宾禅法与瑜伽行派

发布时间:2020-10-24

2020年10月20日下午,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宗教文化研究中心邀请南京大学傅新毅教授开设题为《罽宾禅法与瑜伽行派》的讲座。本次讲座于西北大学长安校区举办,宗教文化研究中心李海波教授主持,玄奘研究院院长李利安教授担任与谈人,来自多个院系的师生共同参加了此次讲座。

136F2

(李海波教授)

傅新毅教授结合佛教在丝绸之路的传播这一主题,选取即将再版的《玄奘评传》书稿中的内容,为在场听众详细解释了罽宾禅法与瑜伽行派二者之间的联系。

首先,傅新毅教授介绍了罽宾的地理位置,罽宾地区的佛教在部派佛教时期的概况及其在佛教史上的独特地位,以及罽宾作为说一切有部的核心区域对后来的瑜伽行派的决定性影响。本场讲座中,傅教授即主要以罽宾禅法亦即说一切有部的禅法为例,联系对《瑜伽师地论》的研究来说明两者之间的联系。

然后,傅教授以《声闻地》为据认为《分别瑜伽品》所述瑜伽师具体禅修内容之“四种所缘境事”源于世尊所传颉隶伐多的禅法,又以南传《自说经》等为据考察出此颉隶伐多应为舍利弗之弟离曰。世尊所传其禅法纲要为:“与相称缘安住其心,于相似缘安住其心,于缘无倒安住其心,能于其中不舍静虑。”其中“与相称缘安住其心”即是对治性的观法,包括五停心观、五善巧、六行观和四谛观。傅教授详细分析了五善巧是如何在《阿含》等南传四善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并有所突破的,以及显然是源于有部的禅法六行观和四谛观是如何被瑜伽行派继承发展的,特别是其中的“四谛十六行相”在《俱舍论》中本就有很重要的位置。

13203

(傅新毅教授)

继而,傅教授又详尽分析了“于相似缘安住其心”,其中“相似所缘”与“影像”大致同义,所以《声闻地》称之为“所知事同分影像”,将其与阿毗达摩中“同分”“彼同分”等相关的论述比较研究可得出结论,即不仅是在禅修方面,即使在哲学层面上,说一切有部对瑜伽行派的也有深远的影响。

最后,傅教授又回过头来讲解瑜伽行派是如何将说一切有部的五停心观进行改进并做出哲学解释的。以不净观为例,有部认为不论略观还是广观,所缘必有外境,而瑜伽行派认为外境在观修时并不是必需的。直至在《解深密经•分别瑜伽品》中将禅观中的“唯智、唯见、唯正忆念”进一步推衍到日常的认识领域,从而得出“所缘唯识所现”的结论。傅教授又以《大乘庄严经论》为例证,认为在后来的唯识学中,类似的禅修经验事实上已成为证成一切唯识的重要资源。

202CB

(讲座现场)

玄奘研究院院长李利安教授也就本次讲坛予以对谈。李教授高度肯定了傅教授此次讲座的意义和价值。李教授为了便于听众理解本次讲座,为听众简单介绍了罽宾地理位置及其在佛教史特别是部派佛教史及中印佛教关系史上的重要地位,对有部在北印度一带的布局与演变,世亲的出身及其与有部的关系以及后来发生的回小向大等问题均作了简洁的阐释,对于听众理解大小乘之间特别是有部与瑜伽行派之间的关系有帮助作用。李教授还向大家介绍了印度的瑜伽修行传统及其在不同宗教文化体系中的多途运用情况,并追述了无著的相关事迹及其同《瑜伽师地论》之间的关系,为大家更好地理解傅教授的讲座提供了广阔而清晰的文化背景。在场学生积极提问,傅教授就大乘佛教唯识与中观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有部思想中法体的“体”和“得”、“非得”等问题进一步阐释。宗教文化研究中心李海波教授对此次讲座活动进行总结。讲座在全场师生热烈得掌声中结束。(文:石庆周)

上一篇:讲座回顾 | 王邦维教授 求法与游学:玄奘如何成就他的学问?

下一篇:讲座回顾 | 魏道儒教授:从信仰旨趣的拓展看观音信仰的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