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4日下午,由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举办的“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读书会”第17期活动——《河北邢台大开元寺田野调查记》主题报告会在西北大学历史学院讨论室顺利举行。此次报告会由西北大学哲学学院研究生吕贺主讲,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讲师、中东研究所博士后谢志斌担任评议人,博士生郭储担任主持人,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哲学学院师生及邢台大开元寺的编辑王玲敏参与了此次活动。

研究生吕贺分别从邢台大开元寺的地理区位及寺院特色;寺院简史、人物访谈及寺内文物现状;区域民间宗教资料收集三个方面,为听众报告了自己在邢台大开元寺的田野考察收获。
首先,吕贺借助地图从地理区位的角度向大家说明了邢台与河北省、邢台大开元寺与邢台市之间的关系。随后,他结合大量图片生动地向大家分析了邢台大开元寺观音殿与禅堂位置的特殊性、“大殿堂小佛像”的殿堂特点以及“生活禅”等寺院特色。
其次,吕贺向大家介绍了邢台大开元寺的历史变迁,以及他在田野考察期间同邢台大开元寺主持明憨法师的访谈经历。接着,他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了邢台大开元寺的文物现状,其中主要展示了汉故上党王太夫人荐功碑、六祖能禅师碑、唐十六面尊胜陀罗尼经幢、金大定甲辰铁钟、后梁大佛顶随求尊胜陀罗尼经幢以及一些待整理的邢台碑刻目录。
然后,吕贺向大家介绍了他在收集民间资料时的经历,并向大家展示了他所收集到的部分图片,以及他所整理出的邢台下辖的广宗县和内丘县的民间宗教仪式录像、录音、照片、访谈记录的目录。
最后,吕贺将他的这次考察经验总结为三点。第一、该地区宗教文化资源极为丰富,但过去的文物保护情况与研究情况相对薄弱,极少有学者进行系统性学术研究。他总结了现在已经发掘的考察成果,并以学报论文的形式呈现,且依旧致力于该课题的研究。第二、考察者本人的毅力、忍耐力、交际能力和人际网络的建构极为重要。第三、珍贵资料的收集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经费的支持。

谢志斌老师就本次报告进行了总结。谢老师首先肯定了吕贺此次报告的选题,他指出选择联系家乡的实际个案作为研究对象,这是一种现在比较提倡的、新的方法。之所以说它新,是在于佛教史、佛教哲学的研究已到一定程度,佛教研究有了新的转型、新的发展方向,即从小历史向大历史的转化,同时也是视野下移。过去的研究更多关注佛教经典、思想、人物、宗派,现在则需要关注真实存在过的佛教信仰,及其在各阶层的传播,而寺院是佛教信仰传播的主要阵地,将其作为个案研究有利于补充以前佛教研究的缺憾,也是未来佛教研究可取的一种研究方向。谢老师也指出吕贺暑假期间仍不忘学术,体现了吕贺对学术、对专业的热情,肯定了吕贺的社会责任感和他对文化、对社会的关心,这是我们所应当学习的。其次,谢老师为此次报告指出了几点改进之处,并期待大家今后的报告可以在逻辑性、严谨性和学术性有所提升。最后,谢老师在此次报告之外,给大家分享了做研究的方法。他指出研究要自始至终要围绕问题,有问题意识。并具体从课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五个方面做了说明。

来自河北邢台大开元寺的王玲敏编辑也对报告做了回应。她说这次报告很使她受益,愿意为后续研究提供一些帮助,期待吕贺的大开元寺研究“续篇”,并向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赠送了邢台大开元寺的文创作品作为纪念礼物。至此,本次“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读书会”第17期活动圆满结束。(文:张钧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