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返回

“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读书会”第64期活动举行

发布时间:2023-05-15

2023年5月10日晚,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读书会第64期活动在线上顺利举行,主题为“读《宗教经验之种种》——第六、七、八讲”,分别由西北大学历史学院2022级硕士生边久次仁和文学院2022级硕士生姜美如担任报告人,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文学院等院系相关专业硕博士及其他外校人员,共十余人参加了本次读书会。此次活动由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副研究员王启元任评议人,由西北大学历史学院2022级硕士生蔡冰砚担任主持人。

边久次仁汇报的题目是《宗教经验之种种——第六、七讲“病态的灵魂”》,其报告由“健全心态与病态心境”、“病态灵魂的秘密”、“托尔斯泰、班扬、阿莱茵的案例”、“古希腊及罗马绝望的人生观”四部分组成。边久次仁首先对“健全心态”和“病态心境”作了区别;继而分析了作为病态灵魂“秘密”的厌世病的两种阶段;再次以托尔斯泰、班扬、莱茵作为案例,具体分析了持病态心境者的心理;最后将古希腊及古罗马的绝望人生观相比较分析,并以“最完备的宗教,似乎会是那些悲观的成分可以得到最好发展的宗教,它们本质上都是救赎性的宗教”作为结语。

姜美如汇报的题目是《自我分裂与统合——〈宗教经验之种种〉》,其报告由“自我分裂”、“自我统合”、“日常性与神圣性”以及“16世纪的中国”四部分组成。姜美如首先从现象、表现、生活问题、痛苦、分裂欲五个角度对自我分裂作出解释;继而将健全心态和病态灵魂视为自我统合的两种,以托尔斯泰及班扬作为案例进行展开;进一步以詹姆斯、伊利亚德等宗教学家的理论辨析宗教经验的日常性和神圣性,并得出“宗教,虽然不能约化为世俗(世俗的起源、世俗的关怀),宗教经验,却也是不可与世俗经验完全割离”的结论,又与学界前沿的台湾宗教人类学相结合,对体物入微与身体感进行了探讨;最后姜美如将上述理论与晚明中国佛教相结合,探讨了慈圣皇太后夜梦观音和九莲观音神化的现象。

王启元教授首先将《宗教经验之种种》涉及的宗教学研究与医学史的研究作一类比,其次对姜美如报告中晚明佛教经验例子的圣俗关系引用杨庆堃(C. K. Yang)的理论依据作出提示,并就台湾宗教人类学中嗅觉(闻香)研究,提示就西方宗教和中国佛教的闻香研究作一中西宗教比较研究。王启元教授对两位报告人的研究方向进行观照,首先就边久次仁关注的民国超一法师,王启元教授提示持松长老学习东密的例子,并引出宗教经验与现实疾病的关联,可以尝试从医学的角度探索宗教信仰的研究。就姜美如关注的晚明佛教方面,王教授提示将慈圣皇太后的佛教信仰与明神宗的立嗣问题,以及和清浊二流士大夫党争与佛教的问题相结合。就晚明佛教与经济的关系,王启元教授建议阅读张德伟《复兴在危机之中:晚明佛教与政治》(Thriving in Crisis: Buddhism and Political Disruption in China, 1522-1620)一书,提示结合陈金华的边地理论,广泛利用别集、出土文书、域外文献等多种史料。最后,就听众提出的禅修、清末民国佛教以及明清出土文书等相关问题,王启元教授一一作出了详尽的回应。

至此,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第64期读书会圆满结束。

(编辑:李鑫)


上一篇:“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读书会”第65期活动举行

下一篇:“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读书会”第63期活动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