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 分享到:
  • 返回

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举行 2016 级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会

发布时间:2019-06-01

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举行 2016 级净土学、观音学及早期佛教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会

1.jpg

(观音学专业研究生导师李利安教授)

2.jpg

(观音学专业研究生导师会闲法师)

3.jpg

(早期佛教专业研究生导师界定法师)

4.jpg

(观音学专业研究生导师能进法师)

5.jpg

(早期佛教专业研究生导师心举法师)

6.jpg

(净土学专业研究生智瀚师参加论文答辩)

7.jpg

(观音学专业研究生天显师参加论文答辩)

8.jpg

(观音学专业研究生心悦师参加论文答辩)

9.jpg

(早期佛教专业研究生能智师参加论文答辩)

10.jpg

(答辩现场)

11.jpg

(合影留念)

12.jpg

(合影留念)

13.jpg

(合影留念)

2019年5 月 27-28 日,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于慈恩院举行了净土学、观音学及早期佛教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会。答辩小组由西北大学李利安教授、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常务副院长会闲法师、副院长兼总务长界定法师、教务长能进法师、华师大教研实践基地副主任心举法师、以及各评审法师组成,其中会闲法师为组长。学院各教研组成员及在读研究生参加了答辩会。

首先,李利安教授、会闲法师、界定法师、能进法师、心举法师作为导师分别对智瀚同学、心悦同学、天显同学、能智同学在校期间的表现、论文写作情况及论文的主要研究背景等做了简要的介绍。随后,主持人在对本次答辩的程序和流程进行介绍之后,宣布答辩会正式开始。

智瀚同学做了题目为《丛林清规中的唱衣制度研究》的论文汇报。该论文以丛林清规中的唱衣制度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诸部清规的比较基础上,探讨了为何唱衣、如何唱衣,以及唱衣制度对僧团制度建设的影响,清晰地彰显了中国化戒律在亡僧遗物处置中的中国方式与成熟制度模式,为完整的清规丧葬制度研究提供了必要支撑。该研究从佛教清规的角度揭示了亡僧遗物处置问题的原则,对于指导解决当今僧人遗产处置问题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心悦同学做了题为《隋唐敦煌< 普门品>变相研究》的论文汇报。该论文以隋唐敦煌石窟中的《普门品》变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在隋唐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研究价值。论文在系统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采用了文献分析法、实地考察法及图像学分析法,分析了敦煌石窟内的《普门品》变相图以及藏经洞发现的有关《普门品》变相的出土文献,探索了观音信仰在敦煌地区的传播与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普门品》变相在佛教传播发展史上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与价值。天显同学做了题目为《千手观音信仰的传播及其演变——以唐宋时期为中心》的论文汇报。该论文以唐宋时期的千手观音信仰作为研究对象,紧紧围绕千手观音信仰的源流问题展开论述,揭示了千手观音信仰从印度到中国流传演变的进程,并从唐宋时期佛教宗派发展和僧人的角度对整个千手观音信仰的传播作了一定程度的补充,对于丰富观音信仰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能智同学做了题为《< 无碍解道>“观行”释说方法之研究》的论文汇报。该论文以《无碍解道》“观行”释说方法为研究对象,借助上座部佛教其它相关经典、论注,重新考察了《无碍解道》的修持义理与方法。论文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就学界尚未关注的“与修习相关的实践内容”仔细梳理,认真鉴别,对《无碍解道》“观行”释说方法进行分析,就其对修行的指导意义作出公正的评价。研究结果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该领域当前学术研究的不足,为《无碍解道》之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在答辩者汇报完毕后,答辩委员会的专家针对论文的大纲与内容研究方法的运用、研究结果的表达和论文的逻辑结构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所提出的问题全面考察了毕业生们对所研究内容的熟悉程度和对论文的正确理解。最后经答辩委员会慎重讨论及投票表决后,同意参加答辩的四位同学通过答辩。

本次答辩工作反应了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研究生的论文水平和质量在不断提高,在培养高端佛学人才方面的努力得以体现,为佛教界提供了更多的高水准的僧才。(文:智悟/图:演修)

(本文来源:“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微信公众号)

(编辑:徐梅)

上一篇: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举行2017 级研究生开题报告会

下一篇:2019年人间佛教写作奖学金开题报告会在扬州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