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返回

有法可依|首场观音信仰论坛登场

发布时间:2022-03-14

由佛光山人间佛教研究院与佛陀纪念馆、佛光山丛林学院共同举办的“观音信仰”系列论坛,3月12日在法宝堂举行首场讲座“有法可依:观音信仰的经典与法门”,礼请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院长李利安教授主讲,并邀请佛光山人间佛教研究院院长妙凡法师主持,共吸引逾千人在现场及在线一起听经闻法,从经典与法门中领悟观音信仰的慈悲与智慧。

五种经典 契入观音法门

“一般人谈到观音信仰,除了众所周知的称念菩萨圣号、持诵<大悲咒>及<普门品>之外,还可以从哪些面向的经典来认识观音菩萨?”对于妙凡法师的提问,李利安教授提出了五部经典,首先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普门品》,其基本特征是相信观音具有“观其音声”的方便之力和随缘显相的“威神之力”,属于“神力保佑型”。其二是《无量寿经》及《观无量寿经》,经中阐明人们对净土的想象与渴望,也揭示了观音接引众生至西方极乐世界的形象,属于“净土往生型”。其三是观世音菩萨的智慧法门,包括《心经》、《楞严经》,属于“智慧解脱型”,最终目的是通过般若智慧教化众生,使众生获得觉悟。其四则以《华严经·入法界品》为例,李利安指出观音大悲法门其实是一种善巧方便,菩萨救度众生最重要的意义其实是引发人们的菩提心,继而产生般若智慧。其五是《悲华经》,经中主要说明在信仰观音的法门中,如何从现实生活的追求渐次提升,展现不断向上的生命轨迹,最后达到带领大众共同成就的终极快乐。

心保和尚分享修持心得

“在学习佛法的过程里,有关观音信仰的经典中,哪一部经典让您最受用、印象最深刻?”透过妙凡法师的问题,心保和尚与大众分享,《楞严经》中的观音菩萨耳根圆通法,是透过耳成佛的境界,与般若、解脱相应,也是耳根修持的最高法门。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灭,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心保和尚说明,一般人若听了不中意的话,因为“我”产生了意识分别,心才会起波澜;如果能够“能所两忘”,听了就不再挂碍,不起心动念,那才是真正的大修行。

175A2

三大体系 五个历史阶段

观音信仰在亚洲非常普遍,又称为“半个亚洲的信仰”。对于观音信仰发展的过程,李利安表示,中国信仰有汉传、藏传与民间信仰三个体系,其中汉传属于大乘显教,藏传属大乘密教,而民间观音信仰由于突破经典的范畴,所以形成各种多元的信仰型态,其特征包括“四非”:如非正统、非官方、非菁英、非僧团;还有“四无”:无理论、无超越、无组织、无文化界限等等,所以也呈现了一定的异端性。

另外,李利安也扼要地说明了中国汉传观音信仰传播的五个阶段,汉魏西晋是初传期,显著特征是观音菩萨名称的传入;东晋南北朝到隋代则为兴盛期,如造像、礼拜、供养、持咒等修持已日益流行;隋代到宋代是普及期,有大量观音类经典被译传,内在理论体系最终完善;到了元明清则是演变期,最大的特色便是女性观音信仰成为主流;民国以来为转型期,主要特点是观音信仰与现实人生的结合更加密切,从被动的修行发展成主动型实践,观音文化也得到进一步弘扬。

实践法门 观音即是慈悲

最后,妙凡法师提问:观音法门应如何实践?慈悲心又该如何培养?心保和尚一语道破实践的关键:“慈悲即是观音。”他表示,只要心怀慈悲,人人都可以是千手千眼、寻声救苦的观世音菩萨。但心保和尚也提醒大众,学佛者常常会犯一个小毛病,“就是用佛的标准来要求人”,往往造成了双方的负担与烦恼。

如果心中有慈悲,愿意给对方进步的空间,那么学佛也可以是快乐的一件事。“念观音,拜观音,不如自己做观音。”心保和尚指出,日常生活最好的落实方法,就是星云大师提倡的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这是生活中真正的慈悲法门,也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除了指导实践观音法门之道,心保和尚也述说培养慈悲的方法,就是知道世间的苦。因为有苦,才需要慈悲;因为有苦,才希求解脱,所以世间的苦可以生起一个人的慈悲心。他勉励大众,在学佛的过程中,也许有很多事情不如所愿,但其实是自己的知见有限,才会看不清诸法实相,“期许每个人都要提起坚固的信心,生生世世才能走在学佛的正确道路。”

(编辑:董丽君)


上一篇:李利安教授出席香港第八届观音文化节并在主题论坛上发言

下一篇:人间佛教的现代性与生活性论坛在京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