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返回

李利安教授在西安主讲《灵性的体悟与灵性需求的应对》

发布时间:2016-05-16

2016年5月14日下午,适逢佛诞节,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院长、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所长李利安教授应邀在西安泓泽汇传统文化体验馆以《灵性的体悟与灵性需求的应对》为题,为体验馆部分会员和一些传统文化爱好者讲解了他自己对“灵性”问题的理解。

图片163.png

(李利安教授为西安泓泽汇传统文化体验馆授课)

首先,李教授抛出一系列问题作为导引,引发听众开始对灵性进行思考。李教授问道:“什么是灵性?”“灵性到底在哪里?”“灵性与我们的生命和生活有什么关系?”“我们如何发现、养护和利用灵性?”“人是什么?”“人性又是什么?”等问题。

接着,李教授分享了自己对于人性的理解,再次阐释了近年来他多次讲过的 “3+1” 人性结构理论。所谓的三,就是三种已经被普遍认识的人性,即人的生物性、社会性和精神性,而所谓的一,就是灵性,这种人性尚未得到普遍的认可和了解,目前正在探索之中。第一,人首先是具有生物性的。物质性是人的第一性,人是一个蛋白质的聚合体,是一个新陈代谢的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人和自然没有本质的区别,人有衣食住行的需要,有睡眠、生殖的需求,这些都属于人的“天性”。这种人性需求的应对,就是科技,所支撑起来的文明就是物质文明。第二,人性中的社会性。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独有特性,表现在人的群体性存在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联系。人的社会角色、社会地位、社会承担、社会贡献、社会影响,以及社会对其的回报等等,每个人也会有寻求社会归属感和寻求尊重、获得荣誉、实现社会价值的冲动。这些属于狭义的“人性”。这种人性需求的应对导致政治这种文化,所支撑起来的文明就是制度文明。第三,人的精神性。这种人性已经超越社会性,注重心的独立和自由,试图挣脱社会性、物质性对生命的束缚和挤压。这种人性体现在人可以在修心养性中获得精神的自由与超脱,实现精神的安详与自在。同时这种人性也是人的心念持续不断的延续,所以可以说这就是人的“心性”。这种人性需求的应对形成哲学、文学、艺术、民俗以及与此相关的心理学、伦理学、美学等世俗的精神文明,但最深厚的应对之策则是通过应对灵性需求的宗教文化。第四,李教授重点介绍了人的灵性。灵性是人性中最隐秘、最恒久、最根本的部分,灵性是区别于前三性,超越物质、社会、精神,甚至超越时空、超越理性的某种存在。灵性本质上是不受物质、社会关系及情绪的影响。但同时,灵性又与前三性息息相关、互相关联。这种人性需求的应对就是宗教文化,其所支撑起来的文明就是对人的灵性生命进行深度挖掘的精神文明。

其次,李利安教授对灵性的特性作了总结。李教授认为灵性具有三大特性。第一,根本性。灵性是生命中最根本的元素,在一定程度上,灵性直接导致人的生命品质以及人的生活质量,灵性也关系着对生命的最终认识和探索;第二,隐秘性。李教授认为,灵性是深藏于人性之中的,摸不着,看不见,但时时刻刻发挥着作用,对物质性、社会性、精神性生命以及人的生活各个方面给予隐秘的、深沉的力量;第三,恒久性。灵性的存在是超越时空限制的,超越理性认识的,它不以物质的改变而改变、不以物质的消亡而消亡。灵性永恒存在于生命中但不仅限于一种形态或某个时间段的生命体,它可以延续到其他时空的生命当中。

然后,李教授讲解了灵性与生活的联系,或者说是以佛教考察为中心的宗教文化对灵性的认识和划分。李教授认为,灵性可以分为内外两个结构,内在和外在又同时各具有两个方面。第一,内在的灵性生命,包括自性和业力两方面。从某种角度来讲,人的灵性就是佛教常说的自性、佛性、觉性等,它是生命之所以能够成佛的最根本的依据,也是众生和佛菩萨之间之所以能产生感应,或众生之所以能够往生佛国世界最深层的因素。而另外一种无形的存在却左右生命状态的东西就是业,业是灵性在一个生命体与另一个生命体连接过程中发挥作用的重要存在,而且也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决定着生命的去处和方式。第二,外在的灵性,包括超人间力量和超人间境界。人们对神力的存在有信仰,通过神力可以获得生活的保佑、可以求得心灵的安宁,这也是对灵性存在的一种信仰,而神与人之间之所以能够产生连接,也是灵性与灵性的沟通,并非任何物质性的影响。另外佛教徒求生极乐世界或基督教徒向往进入天堂,也是对灵性生命的承认和利用,因为往生或上天堂的并非物质性、社会性的生命,而是灵性的生命,而往生的实现和佛国的存在,也是灵性生命与灵性生命之间获得沟通和回应的结果。

图片165.png

(讲座现场)

最后,李利安教授介绍了认识灵性或体悟灵性的主要方法。第一,是信仰和修行。通过内心虔诚的信仰与修行,既可以深刻感受到自己生命中灵性的存在,也可以获得与自身之外超越自身的灵性之间的沟通和互相感应。第二,积功德。人们对灵性生命的感受淡薄、联系缺乏、运用失效是常态,而通过在日常生活当中的积功累德,可以增加自己在认识灵性、感受灵性方面的机会和力量。第三,健康的身心。

图片164.png

(李利安教授与西安泓泽汇文化体验馆馆主徐春生先生)

图片166.png

(李利安教授与部分学员合影)

讲授结束后,李利安教授与听众进行了互动,咨询了部分听众对灵性的认识和感触,以及他们对佛教与灵性、佛教与自身生命之关系的看法。李教授也针对听众的回答,提出了自己对灵性与佛教信仰的认识,他认为自古以来的佛教信仰主要就是四大类:保佑类、觉悟类、往生类和积福类,并对这些类别的佛教信仰当中所包含的灵性因素做了相关阐述。一些听众在讲座结束后还抱着极大的兴趣向李教授继续提问,大家兴趣浓厚,讨论热烈。李利安教授表示,以后凡是佛教重大节日以及自己的生日等时间内,只要没有其他重大活动安排,都愿意作各种纯公益性的讲座活动。


(编辑:郭储)

上一篇:李利安教授在扬州讲坛主讲《人性与文明》

下一篇:佛光山妙凡法师在西北大学作讲座并与郭立宏校长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