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返回

讲座回顾 | 程恭让教授:善巧方便与佛教中国化

发布时间:2020-10-24

2020年10月20日上午,上海大学教授程恭让老师莅临我校作题为“善巧方便与佛教中国化”学术讲座。该讲座由我校玄奘研究院主办,是社科处“名家讲坛”系列讲座之一。讲座由玄奘研究院王雪梅教授主持,玄奘研究院院长李利安教授、丝绸之路研究院李海波教授评议。我校历史学院、哲学院、文学院等多所院系的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F7FC

(程恭让教授)

程恭让教授首先列举了方立天、赵朴初、欧阳竟无先生在讨论佛教中国化问题时引入的大乘佛教善巧方便这一概念思想,并从这一现象入手,提出他的思考。他认为:善巧方便是印度大乘佛教思想的重要特质。大乘般若经典《八千颂般若》的译本与梵本中,可以看到用巨鸟双翅用作譬喻,寓涵菩萨乘般若与方便平衡并举之义理精要。在《法华经》中,善巧方便思想始终是主轴。《维摩经》将般若譬喻为佛菩萨之母、将善巧方便譬喻为佛菩萨之父,指是对佛母般若理念及善巧方便理念辩证性思想的整合。《十地经》“方便慧”,或“慧方便”,即“般若与方便”,是般若与方便平衡并举、相辅相成的重要思想原则。大乘代表性论典《大乘庄严经论》及《大乘阿毗达摩杂集论》中,把善巧方便明确为大乘思想信仰本质性内容之一,并通过权威论典确立为印度大乘佛教普遍思想原则。

其次,程恭让教授介绍了中国古代大德善巧方便智慧的经典诠释。道安大师提出“进咨第一义以为语端,退述权便以为谈首”,以及“权便”、“劝助”正是善巧方便。僧叡提出“大明要终以验始,沤和即始以悟终”,以及“大明”、“沤和”等亦指善巧方便。慧远提出的“罗汉缺乏般若、沤和这两翼,而菩萨则具备此两翼”,明确地把方便、般若视为“菩萨之两翼”。僧肇在《肇论》中提出“权慧”、“权智”说,都在阐释般若与方便平等平列、相辅相成的思想。《起信论》中关于善巧方便是佛陀与众生交流互动依据的思想极为深刻。禅宗惠能大师及其《六祖坛经》中多次提及方便思想,这与初期大乘经典以方便为教化依据的思想径路一致。

最后,程恭让教授提出善巧方便概念思想的内涵及其价值。他认为,在大乘初期经典中,义理中善巧方便概念是觉者佛陀的特殊佛德范畴,大乘中后期又作为重要菩萨品德范畴。善巧方便的根本属性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标准。善巧方便之具体运作是以关切众生之根性、需求、能力、趣向作为重要特征。程教授认为,善巧方便与般若智慧不可须臾相离。善巧方便注重实践,需借助众生语言、形象、感知、逻辑等工具。在方法意义上,则需以此时、此地、此人的文化特征为具体策略或手段。程恭让教授特别着重指出,善巧方便是佛菩萨圣者与众生互动交流的中介,善巧方便思想体现佛教文化的交流性本质。大乘佛教高度拓展了佛教的交流性,中国文化和中国佛教大力发展了佛教的交流性品质。

针对方立天先生“佛教中国化两重命运”论述,程恭让教授亦发表己见。方先生认为: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存在“两种命运”,即佛教中国化程度愈高,流传愈加久远,但其独立存在价值及其佛学意义,愈加可疑。程教授认为:佛教中国化,是指以中国文化元素为外延,以佛菩萨圣者的善巧方便品德和能力为内因,所形成的中国样式佛教形态或中国形态的佛教样式。其次,应从佛教内部诉诸善巧方便概念来理解佛教中国化问题。基于此来理解和规范佛教中国化,可以成就佛教文化和宗教中国化的“双赢”。这是佛教中国化的评判准则,是当代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目标,亦是当代中国佛教文化前进的方向。

152C7

(李利安教授评议)

李利安教授对讲座高度赞赏。他高度赞扬了程恭让教授在“人间佛教”研究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李利安教授认同“方便善巧”在理论实践方面的重要性,并肯定程恭让教授所提及的成佛需具备“双翼”的理论。

F2F6

(李海波教授)

李海波教授对程教授表示钦佩和感叹,其治学严谨的态度、逻辑严密的论证值得我校师生学习。

15BA8

(王雪梅教授)

FDB4

(现场提问)

王雪梅教授用“广博精专”一次总结此次讲座。与会学生积极提问,程教授详细解答。程恭让教授以深刻的现实情怀、突出的问题意识、专业的文献技能和通透的学术思想为我校师生呈现了一场精彩的讲座,为我校的宗教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思潮。(文:李荣荣)

上一篇:讲座回顾 | 李建欣教授: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中国宗教学

下一篇:讲座回顾 | 邱永辉教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南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