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返回

“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读书会”第20期活动

发布时间:2021-06-01

20815

2021年5月23日下午,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读书会第20期活动——“读《过渡礼仪》主题报告会”在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会议室顺利举行。此次报告会由玄奘研究院主办,历史学院硕士生尹思思和文学院硕士生马佳雨主讲,西北大学历史学院、玄奘研究院白冰讲师担任评议人,历史学院硕士生屈倩担任主持人。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哲学学院、文学院等多单位学生参加了此次读书活动。

22DD

主讲人:尹思思

主讲人尹思思的报告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尹同学介绍了本书的基本信息。尹同学介绍了该书作者阿诺尔德·范热内普以及译者张举的生平经历、学术著作。并论述了本书的版本信息以及成书背景。

第二部分,主讲人尹同学分享了本书的过渡礼仪模式应用与理论意义。首先,尹同学指出“过渡礼仪”模式是范热内普在《过渡礼仪》中探求人类活动的共同规律中归纳出的一个“模式”。对此模式,范热内普认为过渡礼仪模式不仅适用于对人生各阶段的礼仪(如中国传统中的生冠婚丧等“人生礼仪”)的分析,而且也适用于对岁时、节庆、旅行、巫术(如治病驱邪)以及“第一次”礼仪等行为的分析。但是,范热内普也强调并非所有的礼仪都可以用此模式分析。接着,尹同学讲到在理解“过渡礼仪”模式时重要的是理解过渡进程中各阶段的关系,以及它的多层次性,并且她以中国的人生礼仪中的结婚礼为例解释了“过渡礼仪”的多层次性。最后,主讲人尹同学总结道:在多层次的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出每一行为具有它自己的功能意义,一方面是家庭、群体和社会关系得到一次整合和强化;另一方面是人与神灵的沟通,即人的信仰得到了一次满足。她认为正是这种精神的满足使人对生命和生活有了积极的态度,并继续其他具有文化创造性的仪式活动。她还特别强调,边缘礼仪中最有意义的是在其中所体现出的群体信仰,换言之就是使个体和群体具有独特意义的个人、集体和民族的认同感。她认为阐释这方面的意义,不但可加深对本文化的了解,也帮助理解文化行为上的差距,由此有助于容忍差异,缓和冲突。

主讲人:马佳雨

第二位主讲人马佳雨的报告同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马同学对过渡礼仪理论模式的具体内容和多学科应用进行介绍。首先,马同学介绍了过渡礼仪模式形成的原因。马同学讲述到之所以过渡礼仪在进程模式上分为“分隔一边缘一聚合”三个阶段模式,是因为范热内普认为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在生存发展中,都时时经历着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过渡。在这些过渡进程中,为了解释对人生和自然的疑问,不同文化群体的人们发展出各具特色的行为方式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和安慰自己的恐惧心理。所以,范热内普将这些行为划分为一种特别礼仪种类。其次,马同学讲述了范热内普的过渡礼仪模式的具体内容。范热内普将过渡礼仪从空间和心理两个层次做了分析,他将空间上的过渡描述为“分隔礼仪、边缘礼仪和聚合礼仪”,与此过程相对,人们的心理也将经历从分隔到聚合的过程,范热内普将其描述为“阈限前礼,阈限礼与阈限后礼”。就此,马同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阈限前礼仪对应的是与先前世界分隔之礼仪,阈限礼仪对应的是在边缘阶段中举行之礼仪,阈限后礼仪对应的是将融入新世界之礼仪。最后,主讲人马同学讲述了过渡礼仪的多种类型和多学科应用。他指出过渡礼仪有很多种类型:人生礼仪、岁时节庆、首次礼、升职礼、离婚礼、离职礼等。过渡礼仪的概念和模式在人类学、心理学、民俗学、民族学、社会学、宗教学和教育学等领域具有多学科的运用。

第二部分,主讲人马同学介绍了《过渡礼仪》一书的主要内容,通过对本书的十个章节:礼仪分类、地域过渡、个体与群体、怀孕与分娩、诞生与童年、成人礼仪、订婚与结婚、丧葬、其他类型过渡礼仪、结论的总结分析清晰的梳理了本书的框架与内容。并且他还讲到范热内普本认为自己写作本书的目的与以前的研究是不一样的,他所关注的不是特定礼仪,而是礼仪于仪式整体中之根本意义与相关的位置,即礼仪之进程――过渡礼仪模式。

14F27

评议人:白冰讲师

评议人白冰讲师对尹思思和马佳雨同学的报告做了点评与回应。白老师首先肯定了尹思思和马佳雨的态度,他认为两位同学的报告层次非常清晰。白老师认为如果说范热内普做的工作是归纳法,那么尹思思同学和马佳雨同学就是采用了演绎法,把理论演绎到具体的例子上。

接着,白老师对本书做出了自己的评价。首先,他认为本书作者在论证自己观点时使用了归纳法,而他采取的例子具有局限性,这与归纳法并不相符。并且本书作者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只采取了与自己观点相符的例子,这样的论证并不具有普适性。其次,对于范热内普的巫术-宗教性的理论白老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作了一个更细致划分。(如下图),同时,白老师还以书中提到的孕妇吃桑葚会导致流产的事情为例说明了自己的理论。最后,白老师提出了几个问题:分隔礼仪、边缘礼仪、聚合礼仪与心理上的阈限前、阈限、阈限后具体是如何对应的?书中提到范热内普的理论超越了涂尔干理论,具体是如何超越的?巫术--宗教性概念又是如何批评了涂尔干的理论的不足?白老师认为这些问题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的。

5D7B

(备注:此处要说明的是科学方面可以分为生物学、医学等多个方面此处仅以这两方面为例;同样,心性论方面的分类也是以中国的“天人合一”作了举例。)

最后,同学们积极讨论,并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问题,例如“是否可以创造出一种礼仪模式,让留守儿童更快从内心接受自己的父母?”。白冰老师对同学们的问题做了回应与解答。至此,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第20期读书会活动圆满结束。(文:王栩)

(编辑:郭储)

上一篇:“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读书会”第21期活动

下一篇:“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读书会”第19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