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返回

“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读书会”第23期活动

发布时间:2021-12-15

2021年12月4日下午,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第23期——“读《隐藏的祖先:妙香国的传说和社会》主题报告会”在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会议室顺利举行。此次读书报告会由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廖文慧主讲,西北大学文学院王早娟老师担任评议人,硕士研究生白哲源担任主持人。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文学院等硕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读书会主讲人廖文慧同学的报告分为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廖文慧简要地介绍了《隐藏的祖先》中涉及的云南历史与地理背景。该书作者连瑞枝引入地方社会研究中独特的佛教视角,使用历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并进行史料价值研究。作者将传说视为一种地方记忆,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在书中亦对该研究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在第二部分,廖文慧同学根据书中的内容将该书研究阶段划分了三个时期,即第一、佛教王权运作前土著社会的秩序;第二、南诏大理国时期,王权整体开始被运作成一个佛教化的王国;第三、元明统治的政治变动下,佛教化贵族世家变动适应过程。接着,廖文慧对《隐藏的祖先》进行了阐述。首先,土著地方传说中的女性被纳入到佛教王权的框架中,成为隐藏在男性统治权力背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元明两朝从信仰、文化上冲击地方社会时,贵族阶层及民众接纳和融入儒学传统中,从而使得原有的佛教崇拜被隐匿起来,分析其根本原因是在于适应社会变迁,而非原有崇拜的消失。最后,廖文慧对进一步推进《隐藏的祖先》的研究提出了个人的看法,认为未来可以将云南地区的佛教王权与东南亚古老王权及临近的地方社会等诸多因素作对比,形成跨学科研究成果。

AA2AA

王早娟老师对廖文慧同学的读书报告作了评议。王老师肯定了廖文慧同学的汇报,认为其条理清晰、内容丰富且言简意赅。王老师针对报告内容给予几点回应。首先,王老师分析了“传说能否作为一种史料”这一问题。她肯定了获取史料对历史学研究的作用,如殷墟甲骨、敦煌遗书、明清档案、简帛文献等都促进了史学研究的发展。针对文献研究,王老师提到了王国维先生的二重证据法,即将新材料与传世文献结合起来研究。王老师认为,此次报告中的《隐藏的祖先》一书便是走向历史现场,有意识地去追求新材料进行研究的典范。作者抱着独特的四个认知,使用传说作为史学研究的材料,这样的突破值得青年学习,也应当勇敢合理地运用新材料进行研究突破。

其次,王老师就“如何进行田野工作”这一问题提出建议。王老师认为,田野调查是日本、欧美学界流行的研究方法,当前学界也非常重视,主张走到历史现场去寻找新材料。《隐藏的祖先》是典型的宗教社会学著作。如作者在后跋中所记载的未出版的文集、族谱资料、未收录过的碑刻和民间文字性档案、村庙格局与村落的关系、庙中神像的安排以及气氛、聚落的建筑风格、风俗习惯等等,这都是田野调查所应该关注的内容。

最后,王老师对青年学者给予鼓励。她提出史学研究要勇于打破学科藩篱,现代学术的特点是学科分类,致力于培养专门人才,青年学者应当努力将历史学、宗教学、社会学等学科结合,推进综合性学科研究。

77FD2

参会的各位同学提出了各自的思考并进行讨论。姚腾博士发言,并结合自身的研究经历提出了一些见解。他认为应关注“土著”如何看待自己的历史,研究者要以他者的视角看待区域历史研究;同时要注意多学科交叉,通过田野调查等方式寻找新材料,也要注意从旧材料中读出新意;其次传说当中记录了很多历史与现实内容,对于理解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早期历史有重要意义;并且应将业余爱好与科研相结合,在读书中读出更多的兴趣。接着,博士生李沛也结合自己的田野调查经历,认为目前从事于文献研究,应该提高对于交叉学科研究的认识与运用,而《隐藏的祖先》的田野调查就非常值得借鉴。

讨论之后,主持人白哲源同学对会议做出总结。王早娟老师对硕博士研究生给予激励,鼓励大家多阅读经典,争取做一个视野宽阔,思想宽容的研究者,实现在学业上有所突破的小目标。至此,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读书会第23期活动圆满结束。

编辑:王栩)

上一篇:“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读书会”第25期活动

下一篇:“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读书会”第22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