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6月14日下午,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读书会第40期活动在线上顺利举行,此次读书会主题为:读伊利亚德《宗教思想史》——“伊朗主流宗教:从琐罗亚斯德到穆罕默德”。分别由西北大学哲学院硕士生文志轩主讲“古波斯宗教的发展与演进”、哲学院硕士生吴言主讲“伊斯兰教中的先知观”。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谢志斌讲师以及来自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哲学学院、丝绸之路研究院等院系相关专业博硕士研究生1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此次活动由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龙沛讲师担任评议人、历史学院硕士生程炳铭担任主持人。
硕士生文志轩以“古波斯宗教的发展与演进”为题,报告分为三部分:“苏鲁支”与琐罗亚斯德教的形成、波斯帝国的扩张与希腊化时代和摩尼教的短暂辉煌,对《宗教思想史》第13、27、29章节中的内容进行梳理与总结。
在第一部分“‘苏鲁支’与琐罗亚斯德教的形成”中,主讲人首先梳理了琐罗亚斯德教发源地、信仰者、信仰对象等的形成过程,其次,对琐罗亚斯德教的先知“苏鲁支”、教义体系、宗教仪式与发展历程进行具体阐述,最后,提出琐罗亚斯德教在演变中逐渐形成了具有一神倾向的善恶二元神宗教。
在第二部分“波斯帝国的扩张与希腊化时代”中,主讲人简要说明了伊朗宗教在国家发展的影响下走向希腊化,重点讲述了伊朗宗教在希腊化时代产生的新思想:察宛派神学、密特拉信仰、祭司阶层—麻葛、火的崇拜流行、末世论对罗马衰亡的语言等。最终总结出希腊化时代伊朗宗教的特点与影响。希腊化时代的伊朗宗教思想与希腊——罗马宗教思想产生融合,例如安息王朝与萨珊王朝的“君权神授”,伊朗宗教祭司阶层也开始出现意大利人与罗马人。伊朗宗教最终成为一个以纪律、节制和道德为美德的典型的士兵宗教。伊朗宗教在此基础上受君主支持,传播更加广泛。
在第三部分“摩尼教的短暂辉煌”中,主讲人首先对摩尼教的产生背景进行了梳理。其次重点讲述诺斯替教的主要观点:“二元论”、摩尼教为代表的神战型宇宙生成论及其它教派的宇宙生成论、人性本恶的人类起源论、拯救论等。最后将摩尼本人的经历与摩尼教的创教理念和传播进行梳理,并具体阐述了摩尼教派的神秘知识——七部经书与二宗三际。
硕士生吴言以“伊斯兰教中的先知观”为题,报告分三个部分。
在第一部分“伊斯兰教‘一神多圣’的传统”中,首先肯定先知的重要性。先知是伊斯兰教的六大信仰之一,是《古兰经》的三大主题之一,具有最完美的人格,是最完美的典范,先知既具有圣品又具有贤品,在伊斯兰教中先知极其重要。其次通过先知穆罕默德与《古兰经》阐述伊斯兰教多圣人的现象,如先知穆罕默德曾说:“真主总共派遣了十二万四千有余的圣人”等,总结出伊斯兰教“一神多圣的传统。最后对先知的等级与历史上各等级先知的数量进行具体说明。
在第二部分“琐罗亚斯德教与伊斯兰教”中,运用《古兰经》与大量历史文献回答了琐罗亚斯德教是否为有经人、琐罗亚斯德是否为先知这两个具体问题。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得出明确结论:琐罗亚斯德教属于有经人,琐罗亚斯德是先知,琐罗亚斯德教属于“疑似有经人”,琐罗亚斯德教是多神崇拜。
在第三部分“先知穆罕默德在伊斯兰教义中的作用”中,通过先知在教法、教义与苏非主义中的地位来阐述先知在伊斯兰教义中的作用。首先是伊斯兰教法,在伊斯兰教法的制定中记载先知传教、立教的圣训是四大立法之源中的一个。其次先知穆罕默德是伊斯兰教义的三大主题之一,涉及圣品、圣验和贤征。最后在伊斯兰教苏非主义中,先知穆罕默德是道统之源,是该派完人的典范,更是真主安拉与穆斯林之间的媒介。
报告结束后参会的诸位同学各自分享了读书心得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龙沛老师就报告做出评议与补充。首先,要用动态的观点看待琐罗亚斯德教,更清晰的对其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同时提醒同学们,对于其他宗教也要用动态的观点去看待,有助于理解宗教的发展史。其次,对于文志轩同学报告中关于密特拉崇拜的部分进行补充,还提到在琐罗亚斯德教崇火与崇水并行,并非单一的火崇拜。龙沛老师还指出密特拉崇拜在琐罗亚斯德教是极其重要的存在,是深入理解琐罗亚斯德教与二元神论观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后,龙沛老师将吴言同学的报告主题进一步明确,提出对于伊斯兰教而言,琐罗亚斯德教的影响虽不如基督教与犹太教,但依然十分重要。
谢志斌老师对文志轩同学报告中察宛派神学(祖尔万派)的内容进行了补充,他指出祖尔万派试图用一元论调和二元神论,是琐罗亚斯德教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现象,具有独特性。此外,谢志斌老师还指出在讨论宗教时,应放置于宗教传统发展或创新中,充分考虑背景与影响。最后,对各位参会同学的思考予以肯定。
至此,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读书会第40期活动圆满结束。
(编辑:董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