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返回

“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读书会”第66期活动举行

发布时间:2023-05-31

2023年5月31日晚,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读书会第66期活动在线上顺利举行。此次读书会主题为:读《宗教经验之种种》——第九、十讲。分别由西北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生董丽君和历史学院博士生张文主讲。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院长李利安教授、丝绸之路研究院讲师李心苑以及来自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文学院等院系相关专业博、硕士研究生,共1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此次活动由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教师杨家刚博士任评议人,历史学院硕士生康博恒担任主持人。

董丽君同学从三个方面展开分享,第一部分是对皈依的定义,皈依又被称为归依,含义与“信奉”相同。基督教称皈依为“改心”或“悔改”。宗教“皈依”的特点普遍为由不信仰宗教转变成积极信仰某一宗教,或者突然由一种宗教改信另一种宗教。并阐述了詹姆斯的观点,第二部分她阐述了皈依的分类,皈依一般分为两类:突然的皈依和逐步的皈依。并对两种皈依进行了具体的解释,第三部分她阐述了詹姆斯对皈依的研究,并从皈依过程要素的考察以及“潜意识”的提出。在皈依过程要素的考察中,分为联想、变质、与情绪变迁的三个方面,在“潜意识”的提出中,又分为立意型与委心型,她也对这两种类型进行了总结。立意型和委心型两种宗教皈依类型,都认为当信教者在现实社会中心灵碎裂,得不到他人的安慰时,他们在经历许多痛苦阶段后,心灵或许会主动放弃内心分裂的焦灼,逐渐经历若干进步阶段,抵达立意追求的完全统一,这时个人意志就需要失效,把最后一步留给其他力量,也就是潜意识。詹姆斯认为这种绝望临界点的意志失效和潜意识的力量,在一定意义上为信教者坚定的宗教信仰找到一个合理的答案。

张文同学就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分别是詹姆斯宗教皈依思想形成背景、詹姆斯宗教皈依思想、詹姆斯宗教皈依思想评价。在第一部分,她从詹姆斯的宗教观以及詹姆斯宗教哲学观的现实依据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在第二部分,她从以下的角度展开论述,宗教皈依中人和上帝的关系、宗教皈依中的两种人格、宗教皈依的神秘状态以及宗教皈依的实现。在第三部分,她分析了詹姆斯宗教皈依思想的重要性和矛盾,詹姆斯对人们宗教经验的分析,对于深刻理解宗教的意义和价值具有重要作用。矛盾在于研究过程中大量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运用。这种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大量运用与他对宗教所采取的非理性主义态度自相矛盾。他的研究过程中应用了更加世俗的方式。可能失去了宗教神学自身的神圣特性,也使得他的宗教研究与神圣宗教本身有着一定的偏离。以及过分强调个人在宗教中的地位和意义,忽略了群体的地位、意义和特性,不够全面。

杨家刚博士对两位同学的汇报都做了评价并给予鼓励,亲切回忆了自己在西大学习的往事。就本次分享内容,杨老师说,詹姆斯算是前所未有,跳出我们传统上的宗教学的一种研究,开始回归到个体,通过心理学的这个角度切进去,然后研究宗教体验。还有怎么看待宗教上的皈依的问题,这个和以前的传统的宗教学的研究是不太一样的,但是它这个路子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新的方式去理解宗教,更多站在信众的内心去理解他们的这种皈依,这样可能会给我们一种新的角度的认识。詹姆斯宗教皈依思想的重要性,强调人的内在统一性,破除了西方长久以来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具体到这几个宗教的皈依的概念,其实皈依在基督教里面更多的是体现为类似于 religion 的连接的作用,所以是有一个话语背景的。同时,杨老师对罪感的问题也进行了分析,也分享了宗教对于心理问题治疗的帮助。两位分享人对此一一作了回应。

蔡冰砚同学就对于信众内心体验以及宗教对心理治疗的方面分享了自己的感想,杨家刚老师也对此做出了点评。康博恒同学就《观音感应传》对于观音信仰的影响出发,就其中的渐进性问题向老师提问,杨老师也从理论和现实角度对此进行了解答。

至此,第66期读书会活动圆满完成。

(编辑:李鑫)


上一篇:“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读书会”第67期活动举行

下一篇:“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读书会”第65期活动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