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读书会”第111期活动举行

2025年05月06日

2025年4月21日晚,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读书会第111期活动在线上、线下同步举行。本次读书会汇报的内容为《大唐西域记》卷一的最后一部分及卷二的印度总述部分,由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学院硕士生邹景发与华也靓同学进行报告。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李永斌副教授、西北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谢志斌副教授及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哲学学院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贵州大学等高校和单位20余名师生在线上一同参与

第四届中国佛教史论坛开幕

2025年05月26日

2025年5月25日,由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浙江省佛教协会、湖州市委统战部、长兴县委统战部指导,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湖州市佛教协会主办,长兴县佛教协会、长兴县佛教文化研究会承办,长兴寿圣寺协办的第四届中国佛教史论坛于湖州开幕。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钟新章先生,湖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潘友明先生,中共长兴县委副书记、县长姜华女士,湖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宗局局长朱德清先生,湖州学院

第四届中国佛教史论坛在湖州长兴圆满举行

2025年05月26日

为深入推进宗教中国化实践,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25年5月25日,以“信仰与生活——宗教中国化视域下的佛教传播与实践”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佛教史论坛”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盛大召开。本届论坛由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浙江省佛教协会、湖州市委统战部、长兴县委统战部指导,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湖州市佛教协会主办,长兴县佛教协会、长兴县佛教文化研究会承办,长兴寿圣寺协办

科研力量

2019年12月20日

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以历史学院宗教文化教研室科研人员为主,联合校内各院、系、所的相关研究人员形成学科交叉、梯队合理的研究力量。现有研究人员主要在宗教学基本理论、佛教历史、佛教哲学、佛教信仰、佛教造像、佛教文学、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当代佛教、佛教历史遗存的保护开发、宗教现状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涉及宗教学、哲学、历史学、文学、考古学、伦理学等专业领域。

科研成果

2019年12月20日

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主持的项目有: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宋元明清时期汉地观音信仰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宗教在促进西部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隋唐以前禅法研究”、“清代南部县宗教与乡土社会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佛教生命关怀理论及其现代价值”、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现代视角的佛教临终关怀研究”、“南北朝禅学研究”、“宋代民间观音信仰研究”,国家出版

学术交流

2019年12月20日

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近年来主办承办多次大型国际学术会议,2015年承办“玄奘与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2016年主办“中华文化与人间佛教”国际学术论坛等;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西北大学“侯外庐学术讲座”“西北大学名家讲坛”近十次;每年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10余次。

发展计划

2019年12月20日

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希望在佛教信仰史研究方面进一步凝聚力量,形成特色,出版系列学术成果,逐渐开创出佛教史研究的新领域和新范式;在地方佛教史研究方面持续用功,特别是在玄奘译著整理和长安佛教史研究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并逐渐在与长安相关的区域佛教关系、丝绸之路佛教交流等方面开拓新的领域;与此同时,逐渐建立陕西佛教文化资源的完整体系,为地方文化的整理、保护和利用做出应有的贡献。

白冰

2019年01月03日

一、基本情况 宗教学博士,现为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讲师。1978年生于陕西西安。201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复旦大学哲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做科研工作。现主要从事佛教历史与思想的研究和教学。 二、主要成果 (一)论文 1.《玄奘译< 阿毗达磨俱舍论>中的心所法分析》,《玄奘与丝绸之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西北大学2017年11月

李海波

2019年01月03日

一、基本情况 李海波,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丝绸之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获理科学士学位,2002年宗教学专业硕士学位、2005年获思想史专业博士学位。2005年在西北大学西北历史研究所任教至今,2009年任职副教授,2014年任职教授。主要从事佛教哲学、佛教史、生命伦理学的研究。 二、主要成果 (一)著作 1.《胜鬘经今译》,三秦出版社, 2012年8月。 2.注译《妙法莲华经

李永斌

2019年09月03日

一、基本情况 李永斌,男,1984年12月生,宁夏西吉人。2008年至2016年在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学习,先后获宗教学硕士学位、历史学博士学位。2016年7月留校任教。 二、主要成果 (一)论文 1.《试论不空的政教思想》,《首届长安佛教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 2.《改革开放以来汉传密教研究综述》,《首届大兴善寺唐密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陕西

谢志斌

2019年09月16日

谢志斌,甘肃天水人,副教授。研究和教学方向为:南亚史、宗教对话、佛教历史与思想、宗教艺术。 谢志斌,男,1990年生,甘肃天水人。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教授,南亚研究中心、佛教研究所兼职研究员。2011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获艺术学学士学位(中国画专业);2011年至2019年就读于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分别获哲学硕士学位(宗教学专业)和历史学博士学位(中国史专业)。2019年7月进入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

傅新毅

2019年01月04日

  一、基本情况 傅新毅,男,1970年12月生,浙江桐乡人。先后任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讲师、副教授,哲学系副教授。 1993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1996年至2001年在南京大学哲学系硕博连读,于2001年6月获哲学博士学位。先后任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讲师、副教授,哲学系副教授。兼任中国无神论学会理事,《中华大藏经(汉文部份)·续编》编委会编委,《佛教文化研究》副主编,《唯识

黄征

2019年01月04日

一、基本情况 黄征,又名黄徵,男,汉族,九三学社社员,祖籍江苏淮阴,生于浙江江山。1987年杭州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校,1993年获博士学位。黄征教授主要从事敦煌文献学与语言文学的研究,尤致力于汉魏六朝隋唐五代宋初的俗语词、俗字、俗音和敦煌变文、歌辞、愿文、王梵志诗等敦煌俗文学作品的研究,用训诂的方法解决敦煌文献中的语言文字难题。曾任杭州大学、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龙达瑞

2019年01月04日

一、基本情况 龙达瑞,博士,美国加州洛杉矶西来大学宗教系终身教授。1953年出生于四川成都。1978年-1982年就读于四川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曾在外语系担任助教、讲师。1992年至 1996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宗教系和亚洲太平洋系,师从黄心川教授,专业为印度哲学和宗教学。曾到瑞士洛桑大学东方语言文化系,师从欧洲著名梵文学家布龙科斯特( Bronkhorst)教授,进修梵文

景天星

2019年01月04日

一、基本情况 景天星,男,2014年获北京大学哲学硕士学位,2017年获西北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佛教史、佛教地理学以及佛教名山信仰研究。 二、主要成果 出版著作1部,在《世界宗教研究》《世界宗教文化》《宗教学研究》《人文杂志》《中国统一战线》《中国宗教》《法音》《佛学研究》《五台山研究》《人文

共有 428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29 页   当前第 15 页